行政复议官试点改革旨在通过改革行政复议体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解决行政争议。自开展行政复议官试点改革以来,佛山市南海区行政复议官坚持“复议为民”导向,主动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方面加大力度,2024年度已处理行政复议案件1283件,运用复议调解形式实质化解行政纠纷231件,大量涉劳动保障、交警执法、消费纠纷及生态环境处罚等涉民生涉企领域案件得到及时化解,切实避免矛盾升级。
坚持抓早抓小
实现矛盾不上交
南海区行政复议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调裁结合作为行政复议办案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复议前调解力度,对交警执法、信息公开等简易程序前移解纷关口,让大量矛盾纠纷化于萌芽、解于未诉。如针对辖区内交警案件量大、案情简单、权利义务关系明晰的特点,创新联合交警部门搭建即时通讯、远程协助平台,收到相关复议申请后,行政复议官第一时间推动交警部门与申请人达成调解协议,实现一大批行政纠纷在受理审查5个工作日内即可就地化解,无须正式立案成诉。今年以来,共对符合条件的复议申请开展复议前调解194件,调解成功64件,调解成功率33%,大量纠纷化解于立案前。
听证+调解
劳资纠纷化无形
今年4月份,南海区通过“行政复议听证+现场调解”的方式,现场调解、现场结案,成功化解一起涉农民工讨薪行政争议案件,杜绝劳资领域矛盾升级、风险叠加。7月份,行政复议官在处理某物业公司员工何某工伤纠纷案件时,考虑到双方矛盾突出但案件证据薄弱,遂决定组织“复议+听证调解”工作,后经系列调解举措,最终以公司补偿何某3万元、帮助结清医药费结案。
上述两宗案件并非个例,南海区注重运用制发调查函、召开现场调查听证等手段厘清案件事实,提升调解成功率。特别是行政复议官上岗以来,针对劳资领域案件数量逐年增长、类型多样化、群体性纠纷多发、矛盾纠纷繁杂调处难度大等特点,不断放大“听证+调解”的优势,切实发挥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今年以来共推进46宗涉劳动争议案件实质化解,其中,召开现场听证14次,推动超过25%社会保障领域案件成功调解结案。
行政复议庭现场
内外结合
繁难案件终化解
面对涉及多方利益博弈的繁难案件,南海区行政复议官们更是迎难而上。他们联合行政机关找出调解工作突破点,积极推动行政机关主动纠错。在处理某镇政府对某涂料公司和某塑料公司作出的生态环境处罚案件时,行政复议官成功推动行政机关撤回了不当处罚,涉案金额高达60余万元。同时,对于应予撤销但撤销后将带来更多对抗隐患的案件,他们更是从平息争议的角度出发,多次与行政机关和申请人进行沟通化解,实现了复议结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相统一。
寻根溯源
惠民生解民忧
对于部分案情虽不复杂但案件根源问题未化解的复议案件,行政复议官并未简单地就案办案,而是深入思考如何协调联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如在审结一宗员工和企业主互相斗殴治安处罚复议案件时,行政复议官发现矛盾根源在于劳动者工资未按时结算,便积极组织公安机关和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工资问题,后申请人实质诉求得到满足便主动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又如在审理申请人欧某申领本市失业保险金不予批准一案时,发现其是因在外市缴费数据异常导致无法申领本市的失业保险金,便积极协调外市社保机构为其理顺缴费数据问题,获当事人的连连称赞。
今年以来,共调解涉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类繁难案件18宗,保障了当事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切实做到行政复议“惠民生、解民忧”。
这些举措不仅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也为行政复议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树立了更多经验。南海区将继续深化行政复议官制度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