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茂名高州加力提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这片改革创新的沃土上,有这样一群退而不休的法治系统老干部。他们是高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基层立法联络单位的离退休干部,以立法联络点、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为平台,凭借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专业的法律知识,把难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一听就懂的“大白话”。用群众身边的案例,在立法、普法、用法等方面持续发力,开展各式送法进乡村行动,让美丽乡村更添文明色彩。
高州市司法局原副局长卢炫(左三)向群众宣讲法律常识。
为古树保护献计献策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为了让乡村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基层立法联络点汇聚了一群热心法治事业的离退休干部,他们积极投身于立法调研与建言献策的工作中。
茂名市古荔枝树作为地区的生态瑰宝和历史文化见证,其保护工作至关重要。2025年1月1日起,《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古荔枝树保护地方性法规。
在关于《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的立法征求意见阶段,老干部们纷纷行动起来。
退休干部黄仁华、苏龙坤、卢炫、陈祖瑞、杨文华等,多年来生活在高州且熟悉高州荔枝情况。他们仔细查阅资料,走访古荔枝树分布的村落,收集古荔枝树相关情况,提出“应当根据古荔枝树的树龄、品种、健康状况等因素,实行分级保护,制定差异化的养护措施”的建议。
随后,他们又从文化传承角度出发,指出古荔枝树承载着高州几代人的记忆,在保护条例中应明确对其相关历史文化故事、传统民俗活动的挖掘与传承要求,让每一棵古荔枝树都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这些建议得到了其他老干部的广泛认可,并在后续的立法讨论中被重点提及。
这些老干部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专业知识,在古荔枝树保护立法的细节完善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使立法更具科学性、针对性与人文关怀。
老榕树下开展普法课堂
日常,在高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楼下的那棵大榕树下,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普法活动定期上演。这棵饱经岁月沧桑的榕树,如今已成为周边群众汲取法律知识的“普法树”。
每到普法活动日,离退休干部便早早来到榕树下,摆好桌椅,放上各类法律宣传资料。退休干部曾德忠、巫志杰、李旭日、杨文华等热情招呼前来咨询的群众,他们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和生动形象的案例,为群众讲解着法律知识。从婚姻家庭中的财产分割到民间借贷的利息规定,从劳动就业的权益保障到防范电信诈骗的技巧,讲得头头是道。
一次,市民李叔因老家村中土地流转合同中的租金支付问题与承租方产生分歧,前来咨询求助。退休律师曾德忠仔细查阅合同条款后,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为村民详细讲解了合同的法律效力、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解决纠纷的合法途径,并现场协助村民与承租方进行沟通协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多亏了曾老,不然我会因纠纷烦恼很长时间。以后有纠纷烦恼,多来榕树下坐坐,拓展自身法律知识面,很多纠纷自然可以迎刃而解。”李叔说。
为了让普法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老干部还精心编排了一系列法治文艺节目,邀请老年大学的学员来参演。在潘州公园的演出中,小品《彩礼风波》生动展现了婚姻关系中彩礼纠纷的法律解决途径,幽默的表演让村民在欢笑中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快板《防范养老诈骗》《反家庭暴力法宣传员》则用明快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语句,将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一一呈现,引得台下观众阵阵喝彩。
“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通过这些活动才知道法律就在身边,时刻保护着我们。这些老干部真是用心良苦,让我们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法律知识。”市民黄婶笑着说,手中还拿着刚刚领取的法律宣传手册。
做群众身边的“明白人”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离退休干部不仅在立法和普法上倾心尽力,更在用法解决乡村实际问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用公正和智慧守护着乡村的和谐与稳定。
在根子镇某村,村民张某广与张某秀两户邻居因宅基地界限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一度险些动手。与他们邻村的退休干部钟增福刚好回乡,得知后迅速赶到现场。他首先安抚双方的情绪,然后仔细查看两家的宅基地证和相关历史资料。凭借着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调解经验,钟增福依据《土地管理法》和《民法典》中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对宅基地界限进行了清晰的界定。
“大家都是多年的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和气不值得。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我们按照规定来划分界限,既能解决问题又能维护好邻里关系。”钟增福语重心长地说。
在他的耐心劝解下,双方逐渐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按照钟增福划分的界限重新确定了宅基地范围,就是一方丈量补30平方米给对方,对方给予部分的金钱补贴,一场纠纷就此化解。
“要不是钟老,我们这矛盾不知道还要闹到什么时候。他说话公正,有法律依据,我们心服口服。以后遇到问题,我们也要像钟老说的那样,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一名围观邻居感慨道。
如今的高州乡村,在离退休干部助力下,法治氛围日渐浓厚。人人学法、知法、守法蔚然成风。“能以微薄之力推动乡村法治建设,是我们每一名法治系统老干部的强烈愿望。”钟增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