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检察机关给我从宽机会,我一定引以为戒、改过自新,再也不会酒后开车。”被不起诉人在接受检察官的训诫教育时作出承诺。
2024年3月,一场醉驾案件公开听证会在广州市荔湾区检察院举行,经过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讨论,各方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对涉案人农某某作出法定不起诉处理,并对其进行训诫和法治教育。2个月后,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批依法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典型案例。
这起案件成功办理的背后,是广州市检察机关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推进醉驾专项治理的一个缩影。
2023年12月,“两高两部”印发《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下称《意见》),进一步规范了依法惩治醉驾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司法标准,为办理醉驾案件提供了明确指引。
贯彻落实好《意见》,除依法惩治犯罪外,更需要源头治理。广州市检察机关自2023年以来持续开展醉驾专项治理,推动形成治罪与治理并重、惩治与预防并举的工作格局,切实守护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促进社会内生稳定。
检察官深入辖区内外卖站点,开展文明驾驶、拒绝酒驾电动车宣讲活动。
检察官深入街道开展劝阻酒驾普法宣传活动
醉驾犯罪案件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广州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26.5%,醉驾治理专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统一执法司法标准,推进醉驾治罪与治理?
《意见》实施前,广州市检察院便已定期进行全市检察机关醉驾案件办案质效分析研判,针对案件变化情况和特点,协同公安、法院研究解决醉驾案件办理中遇到的司法难题,联合制定了明确的规范指引和工作要求。
《意见》实施半年后,广州市检察院牵头收集侦查、起诉、审判、司法行政环节遇到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归纳出醉驾案件法律适用、执法司法机制及综合治理等方面的18个议题,推动各方形成司法共识,成为醉驾治罪与治理的具体工作指引。
广州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好《意见》,提高司法办案效率、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广州市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建立健全醉驾案件快速办理、行刑双向衔接等工作机制,实现检察环节集中进行诉讼权利告知、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联合开展教育训诫等工作。
通过积极开展醉驾集中训诫和警示教育,用司法温度“警醒”涉案人员。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对785人开展集中训诫。
检察机关落实《意见》成效如何?数字无言,数字最有力。2024年,广州市检察机关对符合条件的1969件醉驾案件适用快速办理机制,对被不起诉人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416件案件提出检察意见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切实贯彻宽严相济、不枉不纵的司法原则。
在醉驾案件办理中,广州市检察机关还注重强化对犯罪嫌疑人的释法说理、教育感化,通过协作配合、案件办理、出庭公诉、社矫监督等方式加强侦、诉、审、执各环节法治教育。
如在广州市白云区社区矫正中心,依托社区矫正检察官办公室,检察官可以对辖区内醉驾案件社矫对象从接收、监管教育、到期解除进行全方位监督,全力做好末端监督,同时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的惩治和教育。
检察建议采纳回复率100%
醉驾案件办理中,如何准确把握起诉标准?醉驾超标电动自行车是否一律入刑?共犯如何处理?从重情节如何认定?围绕《意见》实施中遇到的司法难题,去年11月,广州市检察院再次出台工作办法,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醉驾案件的要求落实落细。
然而,醉驾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依法惩治,更需重视源头预防、综合施策。
广州市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醉驾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办理涉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危险驾驶案中,一些驾驶人没有快递车相关驾驶证或未悬挂快递车专用号牌,且存在快递员“酒后上路”的情形。
“上述案件涉及9家不同的快递企业,反映出全市快递三轮车管理存在人员、车辆资质把关不严、安全教育管理不到位等普遍问题,亟需推动源头治理。”广州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调研走访和调查核查,检察机关向相关行业协会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快递企业完善快递人员和车辆资质审核、加强运营全流程管理、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惩戒机制,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该检察建议于2024年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第一名。
这是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缩影。2024年,广州市检察机关共向行政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镇街等单位制发醉驾治理检察建议18份,提出的治理建议全部得到采纳,回复率达100%。
醉驾治理中,如何找到“病根”,实现精准预防?大数据赋能是关键。
比如,广州市南沙区检察院对辖区内近年来醉驾案件进行研判分析,摸清本地区醉驾问题高发地区、行业、人员特征,筛选出醉驾案件相对高发的镇街、园区,精准研判酒驾醉驾“重灾区”。
“调查结果为有关部门针对性施策提供了现实依据。”南沙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大数据赋能探索醉驾精准治理新路径,检察机关通过区政数局向案件多发区域发送预防酒后驾驶宣传信息共计40万条。
多维度开展普法宣传
如何让“拒绝酒驾观念”深入人心?
去年“十一”假期前夕,检察官走进醉驾案件多发的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开展劝阻酒驾宣讲行动,并邀请交警、街道办和有关餐饮企业就酒驾、醉驾案件办理中发现的问题和管理漏洞开展深入交流,共商治理良策。
“这次普法宣讲活动真的很有教育意义,我以后一定提醒饮酒的顾客提前把代驾司机约到停车位,严防顾客自己挪车到公共停车场外的马路上再约代驾司机。”座谈会上,一名店主表示。
近年来,广州市检察机关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多维度开展预防酒驾普法宣传。
在越秀区,检察机关依托“越畔之思 法润东山”等法治共建基地项目,走进辖区内小微企业,从醉驾行为的家庭成本、社会成本出发,劝导大家遵纪守法、远离酒驾。
在南沙区,检察机关推动交警、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餐饮行业完善劝阻酒驾制度,联合公安机关、综合执法部门在酒吧、餐馆等涉酒场所张贴提示、滚动播放宣传视频、现场走访普法。
在增城区,检察机关走进高校开展醉驾等系列主题法治宣讲活动,通过有奖问答、现场宣讲等方式,提醒师生们自觉拒绝酒驾醉驾,现场派发宣传小册子,宣讲覆盖人数达1000余人。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检察机关在线上线下开展预防酒驾醉驾主题宣传70余次,有力推动“拒绝酒驾观念”深入人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醉驾治罪与治理工作经验,用心用情回应人民群众期待,结合司法办案,持续开展醉驾专项治理,继续为维护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贡献检察力量。”广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