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月,正值春节招聘旺季。在茂名市电白区,“南粤春暖”“春风行动”等主题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
热闹的招聘会现场,普法志愿者的身影也颇为常见。他们通过搭设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以案释法、现场答疑等方式,向求职者讲解如何认定劳动关系、拖欠劳动报酬如何维权、工伤损害赔偿等群众普遍关心的法律知识。
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事关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也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笔者了解到,近年来电白创新打造“好心调裁”品牌,以精准破解劳动纠纷难题。2024年,电白共受理劳动仲裁案件414件,数量较2023年下降22.74%。这些案件结案率达97%,调解率为81.1%,处理效率和质量均实现大幅提升。这些亮眼的数据,直观地反映出电白区在调解仲裁工作上的探索成果。
工作人员在招聘会现场进行普法宣传。
招聘会现场,一些求职者除了关心岗位情况,也有了解劳动关系法律知识的需求。
建阵地、招人才
源头治理织密基层调解网络
走进电白区劳动仲裁庭,宽敞明亮、布局合理的标准化阵地映入眼帘。从高清的证据展示屏幕,到精准的录音录像系统,庄重的氛围与专业的环境相得益彰。在这里,劳动仲裁案件从受理到裁决的全链条流程高效运转,为高效解决劳动争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区级层面之外,一场全方位推进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的行动近年在电白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某镇的一家电器加工厂里,员工小李因加班工资计算问题与企业产生了分歧。就在小李满心焦虑,不知如何是好时,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迅速介入。调解员耐心地为双方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经过深入沟通与协调,企业重新核算了小李的加班工资,小李也对企业的经营困难表示理解,一场可能升级的劳动纠纷就这样在企业内部得到了妥善解决。
如今,电白已实现全区乡镇、规模以上企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全覆盖。此外,全区还设立了基层调解中心21个,54名专业调解员扎根基层,时刻关注着劳动关系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大大减轻了上级调解仲裁机构的工作压力,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筑牢了坚实的基层基础。
有了阵地,更要有人才。2024年,电白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多种渠道,积极扩充仲裁员队伍。
目前,电白区仲裁员队伍共有6人,其中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占比4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60%。为了让这支队伍保持高水平的业务能力,电白定期组织仲裁员、调解员参加业务培训和交流学习活动,通过庭审观摩、跟庭带学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办案能力。2024年,电白劳动仲裁员、调解员人均培训时长80小时,成功锻造出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调解仲裁精英团队。
建机制、提效率
“绿色通道”促简案快办、繁案精审
调解仲裁工作要高效推进,得做好流程、机制的优化,也要唱好多方协作的“大合唱”。
仲裁调解领导小组是其中机制之一。一宗经济补偿金纠纷案件,涉及人数50多人,涉案金额120多万元。由于企业和员工分歧巨大,调解工作陷入僵局。仲裁调解领导小组介入后,深入了解双方的诉求和实际困难,连续多日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仲裁调解领导小组肩负着关键使命。”电白区人社局局长罗曾说,对重大、复杂以及常规手段难以调解的棘手案件提级办理,才能协调更多资源快速化解。
对于涉及农民工群体性工资争议等弱势群体的案件,电白更开辟了“绿色通道”。
去年,来自外地的农民工老张等8人,在某建筑工地辛苦劳作数月后,却迟迟未拿到应得的工资。他们心急如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电白区调解仲裁机构。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仲裁员们加班加点,深入工地调查取证,与建筑企业负责人反复沟通协调,顺利追回了被拖欠的工资。
所谓绿色通道,是指标准化案件受理清单和仲裁办案流程。在此模式下,专人负责案件初审,推行简案快办、繁案精审。对于复杂案件,则组织团队分析研判解决方案。这样不仅提高了办案效率,更保证了办案质量,让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
电白还积极建立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凝聚起了调解仲裁的强大合力。其中,与法院就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裁判标准等问题定期交流探讨,有效避免了同案不同判的情况;与区法律援助中心密切联动,2024年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劳动者申请法律援助20余件,追偿金额80多万元。
多宣传、强推广
提升“好心调裁”社会认知度
“我在公司加班,但是公司不给加班费,我该怎么办?”在“春风行动”现场,仲裁员设置咨询摊位,热情地为过往群众解答劳动保障法律法规问题。一位前来咨询的企业员工带着问题前来,仲裁员为其详细讲解了相关法律规定和维权途径,让他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
“边找工作边学法,遇到问题就能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前来咨询劳务合同纠纷问题的求职者说。
“好心调裁”要广为人知,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因此,电白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仲裁工作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试用期期限有规定吗?”结合各类普法活动,仲裁员深入社区、乡镇,举办法律讲座。在某社区的讲座现场,市民群众认真聆听仲裁员讲解劳动纠纷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不时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仲裁员以生动的案例分析和通俗易懂的讲解,赢得了居民们的阵阵掌声。
在工业园区、公园普法宣传长廊等地,“好心仲裁”“好心调解”文化宣传专栏常见。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展示,让过往的企业员工和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调解仲裁知识。
2024年,电白人社部门深入园区企业常态化开展普法讲座、送法入企、邀企观审等服务6场次,参加企业100多家。随着宣传活动的持续深入,“好心仲裁”知名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劳动者了解并认可了调解仲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