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广州白云区永平司法所立足实际、创新形式,在司法所宣传周期间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四个着力”全方位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知晓率和群众认可度,让“有纠纷找调解”成为群众首选。
创新宣传形式
让人民调解“看得见”
永平司法所突破传统宣传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在白云禁毒公园活动现场,除了发放《人民调解指南》等宣传手册外,还设置了调解知识问答、调解情景模拟等互动环节。
工作人员精心设计调解成功案例展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近年来调解的典型纠纷案例,让群众直观了解调解成效。
同时,线上通过短视频、漫画等形式讲述调解案例,在全街22个社区网格群转发传播。
培育调解力量
让人民调解“靠得住”
在人民调解宣传周活动期间,永平司法所紧扣“枫桥经验”实践要求,组织辖区调解员开展沉浸式专题培训,着力打造专业化调解队伍。
培训采取理论授课+实战演练模式,资深调解员系统讲解《人民调解法》要点,并组织参训人员分组模拟调解场景。
培训通过角色扮演方式,让学员亲身体验调解全过程,掌握倾听引导、情绪安抚、依法调解等实用技巧。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这种学练结合的培训模式,特别是模拟调解中的情绪降温法、诉求提炼术等实用技巧,对日常调解工作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聚焦重点领域
让人民调解“用得上”
永平司法所立足辖区企业需求,在司法宣传周期间深入开展“调解进企业 服务零距离”专项活动,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针对制造型企业矛盾纠纷特点,走进辖内四上企业-广东永泰混凝土有限公司,通过“以案释法+互动答疑”形式,重点解析劳动争议、工伤赔偿、合同纠纷等高频问题的调解技巧,并结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指导企业依法化解矛盾。
调解员现场剖析“工资争议调解成功案”等典型案例,对比诉讼与调解在时间成本、经济负担、关系修复等方面的差异,生动展现调解“省时、省钱、不伤和气”的独特优势,引导企业优先通过非诉途径解决纠纷。
活动后,企业主动申请设立调解联系点,邀请司法所定期派驻调解员提供指导,真正实现“预防在先、调解在前、服务上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健全长效机制
让人民调解“叫得响”
在司法宣传周活动中,司法所着力构建“三位一体”调解长效机制,持续提升调解工作社会影响力:
“以案释法”普法机制。每月精选劳动争议、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典型案例,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开展法治宣传,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调解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调解回访跟踪机制。对已调解纠纷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形式,确保调解协议履行到位,实现矛盾纠纷真化解、不反弹;
品牌调解创建机制。重点培育特色调解品牌,发挥调解能手示范效应,让群众遇到纠纷时“想调解、信调解”。
下一步,永平司法所将以本次司法宣传周为契机,持续深化“调解+”服务模式创新,以更实举措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永平街落地生根,用高质量的调解服务为平安白云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