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揭阳市两级法院紧紧围绕诚信建设、打财断血、打击逃废债等关键执行领域,精准发力、持续攻坚,让生效法律文书的“纸上权益”加速转化为群众手中的“真金白银”,为揭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司法动力。
揭西法院执行干警对一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涉案土地进行现场勘查。
榕城区法院执行法官在执行事务中心接待当事人。
揭阳中院协同普宁法院对被执行人名下机器设备进行现场评估。
刚柔并济 夯实“信用基石”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在经济活动里,信用记录就如同人们的第二张“身份证”。一旦被纳入失信“黑名单”,被执行人的生活、消费、经营都将处处受限。
2024年3月,林先生向银行申请小微经营贷款时吃了“闭门羹”,被告知因其信誉较低,不能向其发放贷款。
原来,林先生曾因拒不履行法院判决付还货款的义务,被榕城区人民法院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
迫于信用受限,林先生下定决心主动还款,并向法院申请信用修复。
“建议相关单位在融资信贷、行政审批等方面不再对其予以信用惩戒……”法院审查后认为林先生主动履行义务,及时为其出具了《信用修复证明书》。后来,林先生持证明书顺利办妥了贷款业务。
一纸证明书,让被执行人恢复信用、获得诚实守信的“红利”,是法院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建立守信激励和信用修复机制的缩影。
机制建立以来,揭阳法院已开具1596份自动履行证明书,对1286家企业依法予以信用修复。这一创新举措也被列为广东省基层改革创新经验并向全省推广。
守信一路绿灯,失信寸步难行。为让失信者心有所戒、行有所遏、违有所惩,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推行限高、失信人员退出“1﹢N﹢4﹢5”机制,发动基层政府、自治组织形成合力,深入开展限高、失信人员退出专项攻坚行动。
在加码失信惩戒的前提下,如何打通查人、找物的“信息壁垒”?揭阳中院执行局负责人郭嘉银介绍,通过建立涵盖不动产、税务等16个系统的执行联动查控机制;定期向“信用揭阳”平台、联合惩戒部门、乡镇政府等推送失信名单;推动出台“揭阳市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在执行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时,揭阳中院执行团队查询发现被执行人阿明名下有住房公积金,并依法予以冻结,但因不符合提取条件,无法划拨公积金余额。
面对这一难题,法院并未止步。2024年3月,依托揭阳中院和市住建局建立的住房公积金执行联动机制,执行团队向阿明原工作单位提取相应证明材料,强制扣划阿明名下公积金,顺利执结案件。
以执行弘诚信,以诚信促执行。揭阳法院逐渐探索出一条“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联动、基层协同、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路径,全市已有2402名自然人和332家企业退出失信名单,履行金额约2.83亿元,相关经验做法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推广。
利刃出鞘 铲除黑财根基
2023年4月,全国扫黑办重点督办的陈某武等人涉黑案经揭阳中院一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后生效,27名被告人被依法判处死缓至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并处没收财产、罚金等。
“黑恶势力不除,社会难稳;经济基础不摧,黑恶难绝。”在揭阳市委政法委的牵头下,揭阳中院会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陈某武等人涉黑案财产处置措施,与有关单位组成财产处置攻坚专班。
随着该案移送执行,揭阳中院全力开展“打财断血”专项行动。在事先核对财产、推进财产调查评估、制定财产处置预案的基础上,开辟财产刑执行快速通道:第一时间立案执行、第一时间查控财产、第一时间推进财产处置。
涉案财产类型丰富、性质复杂、分布范围广,判决金额高达11亿元,如何提升追赃挽损效率?
对此,揭阳中院实行分组执行模式,根据财产类型、空间分布、协助执行主体类别及实际控制人情况科学分组,针对性制定方案。“对不动产、车辆等需拍卖财产,迅速挂网一拍公示,一拍流拍的即刻启动二拍;对证券账户、银行存款等,抓紧委托抛售股票、进行现场扣划;开展专场拍卖、直播卖车,增流量、促成交……”
然而,推进财产处置过程中,执行人员又面临新的难题:部分罚没财物如某企业股权,经司法拍卖后多次流拍,难以处置变现。
为找到解题思路,揭阳中院积极与广东高院、省市财政部门沟通对接,依据相关文件规定,探索将难以依法处置的罚没财物委托省级政府公物仓处置。
在多方推动下,2023年6月,广东高院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揭阳市等3个试点城市开展省统管法院涉案罚没财物实物缴库试点。
2023年7月,揭阳中院就该案中难以处置的财产向省财政厅提起入库申请。经省财政厅同意后,揭阳中院积极配合推进某企业股权等财产处置方案研究,并按规定完成实物交接手续,实物缴库36项财物约7.5亿元。
“此次创新探索给同类罚没财物处置提供了宝贵经验,对推动开展实物缴库改革和盘活处置经营性罚没财物具有示范效应。”2024年初,省财政厅特地向揭阳中院发来了感谢信。
事不避难者进。全方位财产查控、多渠道资产处置、跨部门联合行动……最终,揭阳法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执结涉黑恶案件18件,执行到位12.44亿元,执行到位率95%;公安机关查封、扣押、冻结存量财产处置到位率100%。
重拳出击 捍卫金融秩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稳定的金融秩序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然而,有的企业、个人却恶意拖欠银行贷款,导致银行资金周转困难、信贷投放能力减弱,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如何助力维护当地金融秩序,避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揭阳法院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坚持高位推动打击逃废债专项工作,每周召开专班例会,调配优势执行力量,逐案打造执行方案,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全力支持辖区银行收回不良贷款。
2023年,在执行普宁某银行与盛某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过程中,揭阳中院执行团队查询关联案件发现,该案与普宁市人民法院立案执行的另外2宗案件系同一当事人,且盛某公司提供抵押的厂房与普宁法院案件中的2处抵押财产同属一个厂区范围内的不同建筑物。
“3处资产在功能上关联紧密,若分别处置,很可能导致处置周期长、财产价值减损。”执行团队仔细分析道,“若合并处置,不但可提高处置效率,还能实现价值最大化,保障整体经营功能实现……”专班例会上,经过大家一番研判,后续办案思路和执行措施逐渐明晰:提级执行,合并处置。
2024年,3处资产第一次拍卖即实现成交,结合租金收入、银行存款等,三案执行到位1.19亿元。揭阳中院“化零为整”的执行智慧,赢得了普宁某银行的连连点赞。
“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健全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的风险防控体系……”同时,揭阳法院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制发司法建议、与金融管理机构及银行联席座谈等形式,为金融机构自主清收提供专业法律指引,规范金融业务,从源头上减少逃废债风险。
“揭阳法院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秉持‘如我在执’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信用修复和失信惩戒机制,深入推进交叉执行工作,全力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揭阳中院院长曹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