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方便了!以前遇到问题不知道具体找哪个部门,现在只要到这里来,什么事都能受理和解决。”近日,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居民李伯在镇综治中心反映完自家楼下餐馆深夜噪声扰民问题后,对工作人员感叹道。
近年来,清远市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县镇两级综治中心突破部门壁垒,统筹整合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多元力量,将分散的治理要素转化为系统化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无差别”受理各类诉求
走进清新区综治中心,只见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里,办事群众正在有序取号、等候。这个占地约1800平方米的综治中心,集纳了矛盾纠纷调处、信访受理、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多项公共服务。
“我们要确保每个带着‘问题’走进来的人,都能带着‘答案’回家。”清新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区综治中心打破传统层级界限,整合司法、人社、公安等15个部门、41名工作人员,设立“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群众无需自行区分诉求类型或部门归属,只需到统一窗口提交需求,由前台人员精准分派至对应部门,复杂问题则通过跨部门联席会商,确定牵头单位,并明确办理时限与具体要求。
“过去处理跨部门事务经常需要层层请示,既耗时又耗力,现在各部门集中办公,需要支援时,走到隔壁喊一声就行了。”太和镇综治办工作人员认为,如今的受理模式有效破解了部门分散、协调低效的弊端。
前不久,在英德市青塘镇务工的34名工人来到当地综治中心,反映他们在某工程项目中被拖欠工资共计24万余元,因承包方与发包方对施工面积、单价存在争议且未签合同,导致欠薪纠纷久拖不决。综治中心受理诉求后,立即组织入驻中心的司法、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调解,经过6小时多轮协商调解,当天就促成三方达成协议,目前所有欠薪已全部支付到位,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如今在清远,以综治中心为载体,多个部门集中办公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已全部建成,通过集约化办公模式,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协作变得更高效,群众声音和诉求也可以更好更快“被听见”“有回应”。群众遇到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债务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物业纠纷等,都可以到综治中心“找个说法”。
“多元化”为民定分止争
“30万元血汗钱终于有着落了,我们还以为要不到了呢!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们。”一名工人代表紧握着清新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
原来,去年10月,42名工人因老板“跑路”而集体讨薪。他们来到清新区综治中心,情绪激动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中心受理后,迅速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召集人社、司法、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现场办公。首先通过工商登记联系方式联系到“跑路”老板,接着在两天内厘清工资明细,然后促成协议签订,最后司法所同步指导工人申请司法确认,确保协议可强制执行。
这是清新区构建矛盾纠纷“全链条”化解机制的一个实践案例。针对跨部门、跨层级的复杂矛盾,该区综治中心发挥“中枢大脑”作用,通过“吹哨”机制召集相关部门联合处置,明确办理时限与责任分工。
为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调解的专业性,清新区综治中心还设立“金牌调解员”人才库,吸纳退休法官、资深律师、社区能人集中办公。
在该区综治中心,很多群众喜欢找“金牌调解室”调解员“坚哥”来调解纠纷。“坚哥”具有人熟、地熟等优势,他经常运用“法律+人情”双轨策略化解矛盾,取得了很好效果。前不久,农民工老刘与包工头因工伤赔偿纠纷争执了数月,“坚哥”找到双方利益平衡点进行调解,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让双方都感受到公平合理。”“坚哥”说。
作为清远市首个县级综治中心,自2023年至今,清新区综治中心累计受理案件约1300宗,化解了一批劳资纠纷、死亡赔偿、基层矛盾等“硬骨头”案件。
“工作台账越厚,越说明群众信任我们。但我们的目标是强化源头治理,努力让台账越来越薄。”清新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元共治形成合力,让许多群众从“信访不信法”转向“信平台、信法律”。目前,清远全市8个县(市、区)综治中心已完成升级改造并投入运作,法、检、公、司、信访等部门有序进驻,成功化解了一大批突出矛盾风险。
“数智化”治理风险隐患
网格员+数字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某村民与邻居因土地边界问题产生激烈争吵,矛盾有进一步激化趋势。网格员发现情况后立即通过“粤平安”综合治理云平台录入情况,上报综治中心。综治中心立即委派村干部前往现场,实地查看争议地块,耐心讲解地界划分依据,成功促成双方和解。
“小到邻里争吵,大到安全隐患,我们第一时间上报,党员专班10分钟内响应。”连南县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网格员的“三熟”(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与数字技术结合,让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这是清远市以科技推动网格治理“智能化”的一个缩影。着眼于当前数字化的时代背景,清远市将数字化作为破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难题、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抓手,推动各级综治中心建成集数据汇聚、分析研判、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研判分析及调度室,实时分析各部门资源分布情况,为高效协调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清远各地综治中心还通过“粤平安”云平台与社区警务平台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构建全链条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有效破解部门间“信息孤岛”难题。该机制按照“派出所先期处置、综治中心分流交办、职能部门源头化解、全流程风险管理”的原则,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多部门联排联调联处能力。
不久前,清城区凤城街道一名租客退租时要求房东退还押金,该房东以需支付换锁费用为由拒绝,双方争执后报警。有关警情通过社区警务平台转接到“粤平安”平台,由凤城街道综治中心协调办理。综治中心联合司法所、律师开展调解,经查证,锁具属自然老化,非人为损坏,调解员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促成房东全额退还押金、租客配合退租。
为高效处置非警务警情,加快群众各类诉求的办理速度、提升办结率,清城区综治中心统筹力量、创新举措,在全市率先推行社会治理联动(试点)工作,组建了3支“7×24小时”即时响应、协同处置的“社会治理联动队”,负责12345平台流转的非警务警情处置工作。该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平均受理时间由以前的1日至2日缩短为4分钟,平均现场处置时间由以前的2日至5日缩短为31分钟,现场办结率达94.4%。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清远市成功将607件涉公安非警务矛盾纠纷从社区警务平台精准流转至“粤平安”平台,办结率达91.27%,不仅大幅提升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能,更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有效防范了“民转刑”案件及个人极端事件的发生。
这一实践既体现了数字赋能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也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可复制的清远样本。
“数字技术不仅提升了效率,更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清远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