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叠翠处,万象争新时。
在广东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浪潮中,云浮作为粤北生态屏障与产业新锐,抢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遇,坚定竞标争先、多打“单项冠军”,推动县镇村进入发展“快车道”。
在云浮市云城区,一支名为“好人队伍”的基层治理力量正悄然改变着城乡面貌。
从征地拆迁到矛盾调解,从乡村振兴到民生公益,129支队伍、3589名成员活跃在镇村一线,成为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他们当中有党员、退休干部、热心家长等,凭借人缘、地缘、情缘优势,化解纠纷、凝聚共识、推动发展。
这支队伍不仅助力云城区在基层治理中探索出“枫桥经验”的新样本,更成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落地的重要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好人队伍”帮助村民采收马铃薯。
队伍在挑战中诞生与成长
云城区“好人队伍”的诞生,源于一场较为棘手的挑战。
2022年,云浮市启动城区道路贯通三年行动,中心城区19条“瓶颈路”的征拆工作迫在眉睫。面对涉及136间房屋的征拆任务,云城区委、区政府创新思路,发动基层党员干部带动“好人力量”参与其中。
这些“好人”包括好党员、好队长、好长老、好亲戚、好邻居等群体,他们用乡音拉近距离,以情理化解矛盾,仅用2个月便完成全部签约,且实现“零投诉、零违纪、零信访、零舆情”。
“依托亲缘关系、个人威望、专业法律知识等,‘好人’们迅速建立信任基础,并推动城市更新。”云城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如退休职工邓某红曾任司法工作人员,作为拆迁户之一,他不但主动配合征拆工作、率先签约,还利用专业知识和多年司法工作经验,协助宣传征地拆迁相关法律法规及补偿政策,为拆迁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这场征拆攻坚战的胜利,催生了“好人队伍”这一基层治理新模式。云城区委、区政府迅速将这一经验制度化,印发《新时代“好人队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党建引领的核心地位,并将“好人队伍”纳入全区8个大网格、124个中网格、648个小网格,实现一村(社区)一工作站,一村一队伍,推动“好人在网格、服务进网格、矛盾不出格”。
如今,“好人队伍”的成员来源多样:有退休干部李振桥带头参与爱国卫生行动,有护校队家长练嘉静守护校园安全,有创业人士谢伙成返乡发展现代农业。他们虽身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扎根群众、熟悉民情,能够精准捕捉“弱信号”、及时化解“微纠纷”。
此外,为了让“好人队伍”真正扎根基层,云城区构建了一套“党建引领+群众自治+机制保障”的体系。
一方面,通过“好人议事坊”“好人广场”等阵地建设,搭建群众参与平台;另一方面,创新激励机制,如积分入学、积分超市、荣誉表彰等——教育系统推出“积分入学暂行办法”,为“好人”子女提供入学加分;各镇街建立“积分超市”,志愿者可通过提供服务兑换生活用品;村史村志中记载好人事迹,增强荣誉感。这些举措激发了群众“争当好人”的热情,也让“好人队伍”从临时动员走向常态运行。
在具体实践中,“好人队伍”展现出极强的灵活性和专业性。安塘街道商会成立全区首个镇街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凭借“行内人管行内事”的优势,成功调处纠纷28宗,调解成功率达98.5%,涉案金额累计430多万元;高峰街道推行“志愿者+”的“好人队伍”模式,如云硫社区“好党员+志愿者”示范点打造了3支队伍,其中红色讲师团负责宣讲政策、楼栋志愿队负责调解矛盾、暖心守护队负责保障校园安全;河口街道的“河口教育好人议事坊”汇聚爱心人士,为学校捐赠资金、改善设施。这些案例证明,“好人队伍”不仅是政策的传播者,更是解决问题的行动者。
队员到一线助力城乡蝶变
在云城区推进“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好人队伍”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既是矛盾化解的“润滑剂”,也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更是乡风文明的“守护者”。
国道G324线改线工程在腰古镇塱圩村曾因征地陷入僵局。农户李某恒担心补偿不公、以后生计无着,迟迟不愿签约。为此,“好人队伍”成员覃红梅带领队伍多次上门,用乡音讲解政策,帮其算清补偿明细,还为其定制人性化安置方案:挑选交通便利的回迁地,为家庭成员提供就业培训,确保“失地不失业”。最终,李某恒欣然签字,配合征拆。
类似案例在云城比比皆是——东西街城市更新项目中,“好人队伍”参与调解纠纷229宗,推动1430户499座建筑“修旧如旧”;广梧高速西出口项目开工前,网格员提前排查青苗补偿等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有效降低风险隐患,保障工程顺利推进。截至目前,云城区“好人队伍”累计协助调处矛盾纠纷676宗,成功率达97.1%,为全区重大项目落地扫清障碍。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凝聚人心、盘活资源。此前,谢伙成返乡成立云浮市永盛农林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前锋镇2000多户农民种植发财树,户均年增收1.8万元;布贯村“好支书”谭成锐主动放弃鱼塘续租权,带动村民无偿让地600平方米,助力精品村建设;双上村“好队长”陈金龙动员村民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建成全区首个农民公寓,并盘活红色资源打造旅游路线。
这些“好人”不仅带来资金和技术,更用亲身示范激发村民“共建家园”的热情。截至目前,云城区“好人队伍”引进特色农业项目2个,培育种植基地4个,发展特色产业5个,乡村“造血”功能显著增强。
从环境整治到文化传承,“好人队伍”致力于让乡村“内外兼修”。泰安村退休“好干部”李振桥与师生一同清理村道垃圾,传播卫生观念;茅坪村“好队长”罗金甫紧盯群众需求,推动河堤路硬底化,建设文化室丰富村民生活;云坑村党支部书记何伟襟动员引入南药种植基地,带动500户农户增收的同时,通过“四旁五边”绿化行动提升村庄“颜值”。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乡风民风:双上村深挖村中“好人好事”,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干群合力”治理模式,多年无上访事件;河口街道举办“好人好话”宣讲会,传播典型村经验,推动“百千万工程”深入人心。
云城“好人队伍”的成功,源于其对“枫桥经验”的创造性转化。通过党建引领凝聚群众、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深耕一线解决问题,这支队伍实现了政府公信力、群众幸福感、乡村发展力的同频共振。
如今,云城区“好人队伍”工作方法已入选国家信访局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案例,并在云浮全域推广。未来,云城区将继续完善积分激励、服务保障、跨部门协作等机制,让“好人队伍”在更广领域发挥作用。正如云城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所言:“‘好人’不仅是称号,更是一种力量。当每个人都愿为家乡出力,乡村振兴的路就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