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你别急,这土地的事儿啊,我们要用祖宗留下的道理摆一摆,也要将法条捋一捋!”近日,硇洲岛南港村的两位村民因土地纠纷剑拔弩张,谭建业快步上前缓和事态,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升级。此时这位神色凝重的大叔,既是南港村的党总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也是村里的“法律明白人”。
“法律明白人”,是指村民中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愿意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人员。
在湛江,农村区域广大,乡村法律人才匮乏一直是基层法治的痛点。2022年,湛江市启动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村(社区)“法律明白人”的筛选、公示、造册、培训。目前,全市共培育“法律明白人”8197人,达到全覆盖。
如今,千千万万驻扎湛江乡土的“法律明白人”,已经成为了让农村居民走出法治“死角”“盲区”的生力军。他们的故事,也正在被更多人看见……
许东微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工作。
谭建业(右二)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村里的“80后法管家”
蔡洪芬的普法工作,常常在带领村里妇女跳舞的间隙中进行。
守候海岛十余载的“80后法管家”
“我从2008年开始就在村里负责调解纠纷,十余年来,我成了村里的调解与普法能手,现在村民们都亲切地称我为村里的‘80后法管家’。”在硇洲岛秀丽的海景旁,谭建业笑着说。
像谭建业这样的“调解老手”,正是“法律明白人”的优先考虑人选。据湛江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法律明白人”主要从村(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党员、致富能手、“五老”人员等乡村治理关键性人群中遴选,并及时调整优化、做好动态管理。
在乡村里,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时有发生。谭建业以经开区打造“海岛乡情调解站”调解品牌为契机,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辖区的安全稳定。“在我的印象中,每年在外开展调解工作的时间,比坐在办公室里的时间多得多。”谭建业说。
2024年3月,在调解龙池自然村村民之间的土地纠纷时,村民甲主张土地是他家的祖宗地,村民乙不得使用该土地种植;村民乙亦主张该土地是他家的祖宗地,他有权在地上种植农作物。双方当事人吵得不可开交,情绪很激动,几乎都要打起来了。
为防止矛盾激化,谭建业采取分别说服与集中调解相结合的方式,先将双方当事人分开分别做工作,缓和矛盾后再集中调解。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双方当事人逐渐冷静下来,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村里的男女老少,早已在谭建业一次次的调解中熟悉了他的“法言法语”。据统计,谭建业每年调解化解矛盾纠纷50余宗,每年普法10余次,参与人员达到1000人次。
“以乡情为基础开展调解工作,是‘海岛乡情调解站’的题中之义,更是‘法律明白人’内含的乡土优势。”谭建业说。和他一样,许许多多的“法律明白人”正通过当好乡亲们学法用法的“领路人”,让和谐温暖的乡情愈发浓厚。
走进乡民心中的村支部书记
走进麻章区湖广镇那柳村,只见家家户户门前瓜果飘香,红花绿树点缀,村道开阔整洁,触目所见,皆是美景。恍惚间,一口亲切的乡音从村民家中传来:“书记,你来我家看一下。”
村民口中的书记,正是许东微,她不仅是那柳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被村民推选的“法律明白人”。如今,每当许东微路过村民的家门口,都会被盛情邀约进来坐一坐。“我们那柳村在短短几年内实现美丽蝶变,离不开许书记的默默付出。”村民韦大叔笑着说。
“乡村风貌提升,需要完成道硬底化、美化绿化、‘四小园’、外立面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免会陷入宅基地纠纷。我作为村支书和‘法律明白人’,就要摸每一家的底,逐家逐户地向村民们普及一户一宅的政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案例,耐心向他们讲解法律条文。”在许东微的努力下,一些留存了几十年的宅基地纠纷都被成功化解。
“法律明白人”有乡土优势,而驻村律师则有专业优势。许东微非常注重与驻村律师的联动。“遇到棘手的问题以及牵涉一些合同的问题,我都一定要把我们的‘法律顾问’请过来把把关。”许东微说。
作为村民口中的好书记,许东微还会积极为村民提供法律帮扶。日常工作中,她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村民法律疑问,协助联系法律援助机构或律师,为有需求的村民提供法律帮助。
当然,当好“法律明白人”,自己更要明白。许东微时刻保持主动学习的心态,从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再到民法典……无论是基层治理、民生保障还是与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许东微都积极利用课程培训、案例研讨、参与陪审等方式努力吸收。
而放眼湛江,更大范围的法律“补习”,正走进乡村的街巷阡陌。据湛江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地正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培训全员覆盖,市司法局通过举办“法律明白人”线上培训、组织部分“法律明白人”代表参加业务培训、参与领导干部旁听案件庭审活动、发放法治图书等一系列举措,提升“法律明白人”的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能力。
一边跳舞一边普法的知心大姐
当暮色浸染霞山区岑擎村的文化广场,律动的音乐声中,总能看到蔡洪芬穿着红色马甲领舞的身影。这位眼角笑纹里盛满热情的80后村支部委员,不仅是广场舞队的“金牌教练”,也是全村妇女信赖的“法律明白人”。
“姐妹们,跳完这支《小苹果》,咱们就先休息下!”随着音乐渐息,蔡洪芬带着二十多位妇女围坐在树下,引导大家讲起各自的家长里短。“法律明白人”往往各有所长,而对于蔡洪芬来说,她最擅长的,无疑是调解家庭纠纷和普及家庭法律知识。
“很多时候,妇女遇到了家庭纠纷也不敢说,但她的邻居和亲戚,总会知道一些情况,每当她们在跳舞的时候聊起来,我就会仔细收集线索,然后想办法去解决。”蔡洪芬说。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源自蔡洪芬的个人经历和她对乡村生活的深刻体察。作为村支部委员,她发现妇女既要照顾老小又要操持农活。同时,自己曾经是幼师,也有着不错的舞蹈基础。“既然大家都爱跳广场舞,何不把法律知识‘跳’进心里?”
除了跳舞的广场,村里组建的妇女微信群也是蔡洪芬开展普法的一个主要阵地。“每当村里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在微信群里先沟通,有意思的普法内容,也会转发到群里供大家学习。”蔡洪芬介绍道。
同时,这位村里的“知心大姐”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学习劲头,她主导制作的《一分钟学法》方言短视频在妇女微信群热传。“全民防诈骗,记得转给亲戚,记得‘六个不’,只要讲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只要讲到中奖的一律挂掉,只要电话转接到公检法的一律挂掉,所有短信链接的一律删掉,所有微信发来不认识的人一律不准点,一讲安全账号的都是诈骗。”镜头里的她,用接地气的演绎让晦涩法条变得鲜活可触。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戒尺,而是带着体温的指南针。从田间地头到渔港码头,从调解现场到云端课堂,湛江八千余名“法律明白人”正以最生动的乡土叙事诠释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