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每当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总会想起一个温暖的名字——“晓燕信访调解工作室”。
这里没有冰冷的程序,只有俯身的倾听;没有针锋相对的争执,只有将心比心的沟通。六年来,工作室始终秉持“以公正定分止争,用温情化解心结”的理念,累计化解劳动争议、合同纠纷、信访诉求等领域矛盾纠纷5800余宗,成功率高达98%,收获锦旗感谢信32面(封),被群众亲切称为“家门口的和谐驿站”。
十五年淬炼:从“调解能手”到“品牌标杆”
黄晓燕是深耕基层调解15年的“行家里手”。2019年,她创立深圳市首个信访类个人品牌调解室;2025年,她又扛起“玉润·芳华家事调解妇联执委工作室”负责人重任,将调解触角延伸至婚姻家事领域。
作为光明区人民调解协会秘书长、深圳市调解专家库成员,黄晓燕多次带领团队走进社区、企业开展普法宣讲,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黄晓燕不仅是“金牌调解员”更是一位“匠心传承者”,她主讲的调解技巧课程获评光明区“2024年度优秀课程案例”,个人先后荣获“深圳市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14项荣誉,见证着她把每一件小事都做成精品的执着。
“三把钥匙”工作法:解锁基层治理的温情密码
法律之钥:定分止争的“公平秤”
“要让法律条文长出人情温度”是工作室的座右铭。在处理某展厅装修纠纷时,面对拒不让步的业主,调解员连续5次上门,用“白话版”《合同法》逐条解析责任,最终促成三方握手言和。
六年来,团队将多部法律条文转化为“百姓话本”,让公平正义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
多元之钥:协同共治的“金纽带”
面对疫情防控期间某社区45户租客集体投诉,工作室创新推出“网格员+警格员+调解员”三联机制,量身定制“阶梯式涨租方案”:租金半年内不涨租,后续两年单户涨租总额不超过150元。
这种“既讲法理又接地气”的解法,正是团队联动法院、警务室等职能部门构建“多元调解生态圈”的生动实践。
情感之钥:春风化雨的“连心桥”
在港籍业主与租客家属的死亡赔偿纠纷中,调解员既当“法律翻译官”,又做“情感联络员”。通过业主亲属搭建沟通桥梁,最终让剑拔弩张的双方含泪和解。
这样的案例印证着团队的工作信条:法律是底线,而化解矛盾的关键,往往在于多问一句冷暖,多送一份关怀。
初心如磐:做照亮基层的“法治微光”
“调解不仅是化解矛盾,更是守护人心。我们愿做那盏灯,照亮每个需要温暖的角落”,黄晓燕的这句话,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温暖内核。
晓燕信访调解工作室将继续践行“调解为民、一站化解、矛盾分解、多元有解”的理念,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暖心”调解服务,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更多“光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