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这座新晋“超大城市”,凭借超千万的人口规模优势,铸就了“世界工厂”的辉煌成就。在东莞超千万的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占比较高且流动性强,在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近年来,东莞市公安局通过压实出租屋登记管理责任、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等创新实践,不断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推动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近日,东莞市公安局民警向群众宣传反诈知识。
东莞市现有出租屋37.4万栋、出租房542.6万间。为切实管好这一庞大群体,东莞公安机关建立了“申报+核查”工作机制,推行出租屋“自主申报—数据监测—巡查核查—严格执法—宣传警示”五步闭环管理模式,督促出租屋主、二手房东、管理人以及房屋租赁中介及时、准确、完整报送出租屋实有人口信息。
在日常管理中,东莞公安机关以网格化日常监管数据为基础,定期梳理重点区域、重点楼栋,每季度开展针对性专项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治社会治安隐患。同时,通过实施出租屋分级分类管理,推动实现出租屋信息管理精准化。针对不同类别、级别的出租屋,设置差异化的走访周期、巡查任务和管理要求,压实巡查管理责任。借助门楼牌二维码信息技术,实时公开出租屋分类分级情况,既方便群众选择治安安全指数高的出租屋,又倒逼出租屋管理者落实治安防范责任。
记者在东莞市黄江镇走访时注意到,每栋出租楼前都悬挂着醒目的蓝色星级标牌。
“公开出租屋的星级评定结果,既是为出租屋张贴‘名片’,也是展示其管理水平的‘脸面’。”黄江镇网格管理中心队伍建设组组长庾桂香介绍,按照安全宜居、管理规范、平安服务、文明卫生等4大类标准,该镇对出租屋进行星级评定,“通过挂牌公示,有效调动了网格管理员和楼栋长的积极性,实现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的转变。”
走进东莞市大朗镇,大大小小的毛织作坊星罗棋布,纺织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运输毛衣、毛织原料的车辆川流不息,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东莞市公安局大朗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莫勇坚告诉记者,近年来大朗镇毛织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了近20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其中大部分来自四川广安。针对这一特殊人口结构带来的管理难题,大朗分局与广安市公安局前锋区分局创新开展警务协作,探索出“乡情警务”这一跨区域治理新模式。
“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缺乏归属感,存在一定排外心理,我们在走访时常常遇到沟通障碍。”东莞市公安局大朗分局巷头社区民警曾锋坦言。为此,2022年7月26日,两地警方在前锋籍务工人员集中的巷头、巷尾两个社区挂牌成立乡情警务站。警务站内设有调解室、聊天室及办公室,主要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禁毒反诈宣传、户籍业务代办等工作,切实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警务站特别聘用了4名乡友担任警务助理,还聘请2人担任特约调解员。这些警务助理充分发挥乡音乡情的优势,搭建起沟通桥梁。据统计,自乡情警务站成立以来,已累计调解债务、劳资、婚恋、邻里等各类纠纷200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