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协议签了,茶商老梁的眉头却依然未舒展开——他担心房东老朱日后反悔,协议成为一纸空文。驻点街道综治中心的深圳南山法院蛇口法庭法官邓晓燕立即启动司法确认程序,当场出具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裁定书,彻底打消了老梁和老朱的顾虑。首笔5万元租金,老梁已如期支付。
这个高效化解欠租纠纷的场景,正是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推动矛盾纠纷“止于未诉、化于未发”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南山法院通过选派专业力量常驻区、街道两级综治中心,凝聚多方合力、构建多层体系、搭建多元平台,精准赋能基层解纷。
去年,该院诉前化解纠纷19537件,同比增长16.6%;诉中调解成功率达28.5%,居全市基层法院首位,推动南山区“万人成讼率”连续五年下降。
提供精准司法支撑
春茶上市黄金期,本应忙碌的老梁却因拖欠房东老朱近半年20余万元租金而陷入困境。“这次必须一次性结清!”老朱攥着租赁合同,情绪激动。老梁连连叹气:“采购新茶的现款都付了,账上实在拿不出这么多。”
僵局之下,驻点在此的邓晓燕站了出来。“租金必须付,这是合同义务。”邓晓燕的话让老朱神色稍缓。“但老梁确有困难,分期偿还如何?”经多番释法说理,双方达成协议:老梁先付5万元,余款按月支付。
“这协议能保证履行吗?”老朱仍有疑虑。“别担心,我们立即作司法确认。若老梁违约,你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邓晓燕的承诺让老朱签了字。法官团队当场制作司法确认裁定书,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这一“定心丸”,让纠纷在诉前彻底化解。
老梁与老朱纠纷的顺利化解,得益于南山法院在基层综治中心的深度嵌入。
为凝聚解纷合力、推动源头治理,该院选派法官、法官助理、调解员组成诉讼服务团队,采取“线上常驻+线下轮班”模式,全面入驻区及8个街道综治中心。4家派出法庭分别对接辖区街道,持续畅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与速裁裁决的衔接机制,为综治中心高效解纷提供精准司法支撑。
仅今年以来,南山法院已派驻法官74人次进驻综治中心,依托该平台有效衔接社会各方调解力量,诉前成功化解金融借贷、劳动争议、家事、未成年人保护等各类纠纷6300多件。
联动协作寻最优解
今年春节前夕,深圳东站候车室里,装修工人小李收到银行短信——被拖欠的17万元工资全部到账。他立刻致电南山法院粤海法庭庭长张豪报喜并致谢。不久前,小李和22名工友还因包工头欠薪聚集在法院求助。
年关将至,工钱刻不容缓。张豪接手案件后,迅速联动区劳动监察大队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工人代表与包工头面对面调解。在了解包工头确因资金周转困难而非恶意欠薪后,张豪严肃释明法律责任,引导其换位思考;劳动监察大队的调解员向工人说明包工头财务状况,建议给予宽限期;街道社工则安抚其他工友情绪。
最终,包工头当天支付5万元首款,并承诺年前结清余款12万余元。
法槌落下不是终点,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才是真功夫。
2022年以来,南山法院持续加强与街道社区、行政机关、基层组织等常态化联络对接、一体协作,做好辖区纠纷预警、排查、化解工作;同时织密多方联动网格,联合基层解纷力量,推动矛盾联动调解、快审速裁,及时将矛盾隐患消弭于萌芽。
2024年以来,南山法院组织法官进社区、园区、校区、商圈等461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068件,司法确认267件;“法院+工会+人资”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基层服务点遍布全区各街道,三方联合接待职工咨询1.3万余人次、化解纠纷6300多件、涉及金额8800多万元。
专业力量靶向解纷
走进前海路的荔湾小区(化名),如今道路平整、楼道整洁、绿树成荫。但就在一个月前,这里曾因物业服务纠纷陷入混乱——80多名业主不满服务停缴物业费,物业公司起诉其中73人。小区管理几近瘫痪,垃圾堆积如山。
南山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谢雯琦审阅卷宗发现,此批案件数量虽多,但标的小且部分业主有调解意愿。法院迅速联系熟悉行业的南山区物业管理协会,联合开展诉前调解。协会发挥行业优势,协助查找失联业主联系方式。法官与协会调解员根据调解意愿对案件分类,逐个沟通,结合案例释明诉讼风险和成本,并选取典型首案判决“以判促调”。
最终,该批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系列案件90件,以和解撤诉方式结案79件,调解成功率达88.9%。
近年来,南山法院积极扩大解纷“朋友圈”,引入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南山区物业管理协会、南山区法言商事调解中心等55家行业协会、商事调解组织,凝聚专业调解力量“靶向解纷”,推动纠纷实质化解。2024年以来,南山法院诉前联合商事调解组织、行业协会共化解纠纷2.2万余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39.5%。
“我们将持续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南山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机制共建、资源整合、科技赋能,联动多元解纷资源,促使更多矛盾纠纷在家门口、行业内实质化解,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南海之滨绽放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