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清(广州和清远)一体化发展浪潮中,清远市佛冈县汤塘人民法庭所辖的汤塘镇、龙山镇,正经历着城乡深度融合。传统村落的袅袅炊烟与广佛(佛冈)产业园的机器轰鸣交织碰撞,邻里纠纷、土地权属争议、侵权赔偿纠纷等多元化司法需求随之密集涌现,考验着基层司法的智慧与担当。
记者近日从佛冈县汤塘法庭了解到,面对新时代的治理考题,汤塘法庭主动破局求变:从“坐堂问案”被动等待,到“下沉服务”主动靠前;从“案来即审”机械应对,到“源头化解”前瞻布局,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将“枫桥经验”的种子播撒在城乡交融的土壤中,让调解的火种在实践中不断延续。
司法服务沉下去
伴随城乡融合的加速,案件形态日益复杂。汤塘法庭顺势而为,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广东“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1”指综治中心,“6”涵盖全科网格、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及“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N”为各类综治力量),成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坚实堡垒。
今年5月的一天,龙山镇鹤田村老榕树下,汤塘法庭庭长杜碧丽公开审理一起房屋装修合同纠纷,原被告因窗户定价、遮雨板面积等细节争执不下。杜碧丽条分缕析厘清责任边界,庭审结束后,村民们围拢过来咨询合同签订注意事项。“事前把法理讲清楚,事后就能少些扯皮。”村干部的一句感慨,道出“家门口庭审”的普法价值。
广佛产业园巡回审判点内,司法护航发展的图景同样鲜活。物业公司追索被拖欠费用,承租企业以未实际使用厂房为由请求减免,法官精准归纳争议焦点,用法理明晰权利义务,用情理引导互谅互让,最终促成双方当庭和解。庭审后,法官送上的《民法典进企业》手册,更让法治动能深度融入园区发展。
暑假期间的佛冈聚龙湾、熹乐谷等景区游人如织,“一景区一法官”制度筑起维权屏障。一名未成年游客在无家长看护下误入他人房间受伤,家属索赔数十万元。正在景区开展普法宣传的法官主动介入,围绕监护责任划分、安全提示义务等焦点释法析理,结合类似案例阐明责任边界,最终促成和解,将一场潜在的冲突消弭于萌芽。
“一村一法官”精准对接,“一园区一法官”靶向服务,“一景区一法官”动态响应,汤塘法庭通过机制创新将司法服务的毛细血管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
调解火种传下来
“以前有蓝榕概,现在有一群‘小蓝榕概’。”当地群众口中的这句俗语,道出了汤塘法庭调解工作蓬勃生机的根源——对“枫桥经验”的执着坚守与薪火相传。
蓝榕概,这位曾长期扎根汤塘法庭、现任佛冈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的老法官,是基层调解的一面旗帜。“我们办的案子或许不‘高大上’,但每一件都搁在百姓心头。”他深知诉讼可能撕裂乡情、激化矛盾,倾力总结出“调解五法”(圆桌调解、背靠背沟通、联动化解、迂回突破、亲情疏导)与“四讲工作法”(讲情理、讲法理、讲民俗、讲传统),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信得过的方式,解开一个个心结、化解一桩桩纠纷。
如今,这份经验传承已延续至新一代:佛冈法院副院长李海华从实践中成长为机制建设者,在制度创新与纠纷化解的“双线战场”上深耕不辍;庭长杜碧丽善用柔性智慧,在侵权、合同等纠纷中屡破僵局,构建起覆盖广泛的线上调解网络;年轻法官郑进达以“韧劲”著称,曾在一宗高对抗性赔偿案件中连续斡旋7个小时,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更令人动容的是,法庭保安吴煜煌成长为特邀调解员,档案员温育红获评“金牌调解员”,基层调解队伍日益壮大。
这种传承并非简单的经验复制,而是制度设计下的知识共享、价值共鸣与方法流动。通过专门的工作室平台,调解经验被系统梳理、广泛传播,推动“调解前移”,让解纷智慧播撒至村头巷尾、产业园区,确保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解决,使“枫桥经验”真正融入乡土、扎根网格。
善治之基夯得实
“拖了近十年的事,终于了结了!”2024年9月,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的那一刻,某水电企业负责人长舒一口气。这起村企电量补偿纠纷,争议时长近十年、涉及金额超百万元,因合同履行期长、电价核算复杂、企业以经营困难为由推诿等因素,调解曾一度陷入僵局。
汤塘法庭的追求,早已超越个案的公平正义,更着眼于织密基层治理网络、夯实乡村善治根基。
面对这起复杂纠纷,法庭依托“1+6+N”体系,迅速启动“法庭+政府”联动机制:郑进达抽丝剥茧梳理合同条款,锁定42万度电补偿这一核心分歧,调取十年税务、电网数据精准核算;法官与副镇长分头走访释法,缓和双方对抗情绪。最终,经过4个小时的圆桌调解攻坚,双方达成协议,企业当场支付首期补偿款62万元。此案不仅为村集体追回应得资金,更明确了村企交往的治理规则,成为“枫桥经验”化解复杂经济纠纷的新样本。
在“1+6+N”体系框架下,汤塘法庭主导构建起“三紧密四支撑”矛盾纠纷常态化调处协作机制——紧密联动处置、紧密协作配合、紧密同步互联,以综治中心为中枢支撑、派出所为平安支撑、司法所为调解支撑、人民法庭为专业支撑,实现纠纷“早发现、快介入、联手解”。
法庭更主动下沉治理末梢:在汤塘镇围镇村委会,活用“榕树头议事”的乡土传统,将非诉解纷理念嵌入村规民约,21场“法治茶话会”成功助力京珠高速扩建涉及的纠纷就地化解;在龙山镇湴镇村委会,聚焦土地分配、集体资产管理等事项,精准指导村规修订、开展政策普及,从源头上预防矛盾滋生。
法官常态化下沉一线,解纷机制持续迭代升级,源头治理成效日益彰显:汤塘法庭收案量连续两年下降,年均降幅达19.18%;调撤率同比年均上升37.41%。
今日的汤塘法庭,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审判庭”,蜕变为整合治理资源的核心支点、培育基层治理人才的成长摇篮、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实践沃土,正不断书写着“枫桥经验”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新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