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司法部、外交部首批海外远程视频试点公证机构——江门市五邑公证处,首次与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视频连线。仅用半小时,就为旅居新加坡的梁女士成功办理海外远程视频公证。
3月1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与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会面,深化对话港邑合作及推动大湾区发展。4月28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岑浩辉抵江门市开展访问考察……
这是江门市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实施“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以“中国侨都”高水平涉外法治彰显“中国之治”的生动写照。
江门市五邑公证处办理第一宗海外远程视频公证现场
法治筑基
打造湾区争议解决新高地
江门,素有“江门五邑”之称,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下辖四市三区,常住人口482万,濒临南海,毗邻港澳。530多万江门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侨胞,分布在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一块中西文明交汇的沃土,享有“中国侨都”之誉,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诞生于此。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正以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创新实践——拥抱世界。
2023年1月,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正式启用,全国首创“分支机构+独立机构一体化运作”新模式。2023年11月,国际“证券、金融、商事调解”三大争议解决专业平台揭牌,首创“华侨调解+国际仲裁+司法确认”新模式。
华侨华人代表参观考察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
其中,华侨华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特邀国际仲裁员、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律师等优秀法律专业人士担任商事调解员。调解结果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72个《纽约公约》成员国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2024年10月,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办理的一宗涉外案件获全国地市首例人民法院开具协助仲裁调查令。2025年6月,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应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申请,开出全省首份涉港商事仲裁案件调查令。
7月17日,深圳国际仲裁院海事仲裁中心江门咨询联络处正式揭牌,标志着深国仲江门中心继2023年设立商事、金融、证券三大专业平台后,再次拓展新服务领域。
“目前,已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仲裁员在册,可以更好地为全球华侨华人,提供高质量的国际仲裁法律服务。”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副秘书长李一鸣表示。
“如今,‘证券、金融、商事’三大争议解决专业平台在江门联动,企业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级的法律服务。”广东省涉外律师先锋人才库成员、江门市首位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律师江雪梅介绍说。
截至目前,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累计至今共办理商事仲裁案件1590宗,标的金额达115.80亿元,其中涉外涉港澳案件 43 宗,案件类型覆盖银行金融、知识产权、海事等,当事人覆盖14个国家和地区,努力打造华侨华人国际仲裁法律服务的首选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国际商事、证券、金融、海事仲裁基地。
科技赋能
构建全域法律服务网络
2024年11月,全国首个“AI公证人”,在江门市五邑公证处正式启动。
五邑AI公证人率先接入DeepSeek-V3及R1,并自主开发公证大语言模型,实现海内外响应“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零时差”。
全国首个“AI公证人”在江门市五邑公证处启动
江门市依托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线上平台“江门智慧司法”小程序,集公证、调解、法律援助等八大类涉侨法律服务于一体。
开设涉外法律服务专区,提供覆盖104个国家和地区的涉外法律咨询服务; 累计办理法律咨询5076宗,法律援助1504件,公证19080件,其中涉外公证10627件。
推出江门涉外法律服务地图,提供6类涉外法律事项线上申办和10个类别国外171个法律服务点导航指引,累计线上处理各类法律咨询需求6.05万条。
制度创新
书写中国侨都法治故事
2022年4月1日,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检察院·涉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公开听证会(跨国云听证)线上举行。
江门市新会区梅阁码头建于1929年,由广大海内外乡贤捐资兴建,是当地村民出入和海外侨民往返的交通枢纽。
如何修缮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江门市通过跨国“云听证”,创建线上办案通道,向世界讲述“检察公益诉讼”的“侨都故事”。
新会区人民检察院·涉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公开听证会举行
2024年6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涉侨文物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近年来,江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以“侨”为“桥”,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纵深推进涉外法治建设。
在开平赤坎华侨古镇文旅项目开发中,江门依法处置涉侨房屋超2400户,为1.6万侨胞侨眷提供“保姆式”公证服务,以“公证+执行”模式护航文旅产业发展。
江门以制度创新的举措,向海内外传播“全过程人民民主”声音,向世界展示法治中国的“侨都形象”。
出台全国首部专题促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地方性法规——《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2020年7月,广东省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江海立法联系点落户江海。
从广东省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落户江门,到构建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联动机制;上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下接基层群众和海内外华侨华人,让民意和法治建设,搭上“国家、省、市”三级立法“直通车”。
4月,《江门构建“1+7+N”机制深化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建设,高质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项目获评第七届法治政府奖提名奖。
截至目前,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和江门市18个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参与法律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139 部,其中440条立法意见被已出台的112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采纳。
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江门市共有46条意见被吸收采纳。
江门市政府立法联系点——江门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理事戴维颐表示,政府立法联系点的建设,让他们可以很轻松地把港澳同胞的想法、一些意见反馈过去。
6月18日,江门市第五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颁证仪式暨 “法护营商 律企同行”涉外法律服务江海专场活动顺利举行。
从湾区西岸到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从国际仲裁高地到AI公证和离岸服务,江门以法治建设的实践,展示“中国之治”的“侨都智慧”。
2023年5月17日,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在江门成功举办。江门市长吴晓晖向全球华侨华人发出邀请:“中国侨都·湾区江门——期待与君同行,共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新家园。”
2023年度,江门市跻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地级市”。2024年,全市引进产业项目计划投资超2000亿元。连续3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保持良好招商态势。
“江门创新构建的‘侨乡资源+涉外法治’生态闭环,不仅成为华侨权益保护的示范区,更是中国制度型开放的微观样本。”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江门市律师协会涉外委主任曾莉表示。
3月26日,江门市举办IA涉外法务成果暨海事仲裁主题分享会,江门市调解协会与澳门国际葡语市场企业家商会签约,加快完善葡语国家、东盟、太平洋岛国等重点地区涉外法律服务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