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法润民心。在清远,普法活动常态化开展。例如连日来,清远市相关部门步履不停,进社区、进广场、入校园,为群众接连送上“法治大礼包”——
清远市司法局携手多个部门走进清城区青云社区,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在2025广东(连山)“七月香”壮家戏水暨非遗民俗文化系列活动现场,普法志愿者为群众派发普法宣传资料,解答群众法律咨询;清远市司法行政系统走进校园开展法治“开学第一课”活动……
握指成拳,聚沙成塔。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清远市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1个单位、2名个人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
清远市司法局推出法治宣传教育卡通形象“法小清”“法小远”。
清远市司法行政系统走进校园开展法治“开学第一课”活动。
打通“最后一公里”
让普法“飞入寻常百姓家”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清远市以机制建设为引领,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制度保障层面,清远市高位推动、系统部署,市委、市政府联合转发全市“八五”普法规划,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审议相关决议,从制度上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有章有序;市普法办每年印发年度工作要点,指导各单位制定普法责任清单,推动普法任务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
责任落实层面,着力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持续深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2021年以来,全市13个普法项目获评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优秀普法工作项目。同时,注重强化部门协同合作,多部门联合举办法治文化基层行、清远市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共同奏响清远法治宣传教育协奏曲。
队伍建设层面,双管齐下增强普法力量。一方面,打造专业“承重墙”,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发挥法治专业人才在法律知识解读、法治理念传播中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织密基层“宣传网”,深入推进“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培育行动,已实现“全市村(社区)各配备1名法律顾问、至少4名‘法律明白人’”的目标,有效打通基层普法的“最后一公里”。
突出普法重点
奏响法治宣传教育“主旋律”
清远市注重突出普法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精准发力,有效提升普法效能。
清远市大力宣传宪法和民法典,每年组织全市各地各部门采用“主题活动+线上活动+线下活动”方式开展宣传,2021年以来,开展相关活动线上线下累计2万余场次。此外,还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普法宣传,相关部门开展送法进园区、进企业活动,通过“普法宣传+专业咨询”,将法律知识送达企业一线。
针对不同普法对象,清远市定制个性化的普法活动,使普法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坚持头雁引领,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制定清远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常态化组织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
印发《清远市青少年普法工作指引》,推动相关部门协作开展青少年普法活动。举办“青春向党 法伴成长”清远法治文化高校行系列活动,强化省职教城法治文化建设。清远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和实践活动,每年参与学生达5万余人。
同时,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常态化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选树“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打造特色普法项目。
用好方式方法
发出法治宣传教育“最强音”
清远市司法局2023年推出的法治宣传教育卡通形象“法小清”“法小远”,成为普法活动现场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众多群众合影留念。
近年来,清远市通过打造IP、建设阵地和融入特色,不断创新普法方式方法。
在打造IP方面,不仅制作了法治原创歌曲《法治路上充满阳光》、以“法小清”“法小远”为主人公的普法漫画,还推出多个普法栏目,例如清远市司法局与清远广播电视台FM88.7合作开办的《以案释法》栏目、市公安局《马扁来了》《小朱警官》等原创普法栏目、市中级人民法院《楠楠道来》短视频普法栏目等。清远市公安局打造“红棉杯”系列普法宣传活动品牌,通过舞台表演、普法课堂、装备展示、咨询摊位以及互动游戏等方式,深入社区、企业、校园、乡村、景区,在寓教于乐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打造普法IP让法治宣传“鲜活”起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普法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和群众的参与感,实现普法活动的“一次参与、长期影响”。
阵地建设方面,清远市实现法治文化公园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市县全覆盖,并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向镇村一级延伸。多部门共同建设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使参观者能够参观一次基地、学习多种知识。佛冈县检察院融合VR模拟、AI咨询等前沿技术,建成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竹心工作室”,打造毒品危害警示、交通安全体验等“沉浸式”普法场景。全省首个村级统计法治长廊——阳山县太平镇毛崀村统计法治长廊和“红茶文化+法治教育”融合的英德市英红镇法治公园等特色法治文化阵地,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感受浓厚学法氛围。
此外,清远市积极融合民族特色,与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普法方式——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当地利用瑶族民俗节庆开展普法活动,涡水镇组建以当地瑶族妇女为主体的“莎腰妹普法队”,打造“乡音普法”生力军;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通过壮语、瑶语、粤语、普通话和本土方言的多语普法模式,让少数民族群众在欣赏民俗与非遗文化的同时接受法治宣传教育,形成“民族文化+法治宣传”的独特景观,让普法更加贴近民心、富有特色。
一线实践
开展法治“开学第一课”
护航成长路
“如果看到同学偷偷拿别人的文具,算不算犯罪呀?”日前,清远市司法行政系统走进校园开展法治“开学第一课”活动。
在清城区,“多元法治宣讲团”走进清飞小学,通过深入浅出的互动问答普及法律知识。清城区多部门联动推出“立体宣传矩阵”,制作25张法治展板巡回展出,编印13.25万份宣传手册实现四年级以上学生“人手一册”,拍摄2个法治视频已播放1240余节次,覆盖7万余名学生。
清新区第四小学法治副校长围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开展宣讲,引导学生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连山佛山希望小学的法治课上,法治副校长则以孙悟空、哪吒等卡通形象为喻,生动讲解交通规则与安全意识。
在阳山县,当地司法局组织专项活动,深入镇村学校开展“定制化普法课堂”,并将法治宣传延伸至家长群体,普及“依法带娃”知识,构建“校园普法+家庭护法”联动机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