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联动,构建协同共治格局;精准分流,实现精准解纷;类案预防,提升前端治理效能……
近年来,湛江吴川市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主动融入“1+6+N”(综治中心+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综合网格、粤平安云平台+其他综治力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打造协同、精准、前端“三向共治”新模式,将司法力量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取得积极成效。
构建协同共治格局
“他们拖欠我们工程款快两年了,今天要是不给个准信,我就待在这不走了!”
“你们没有备齐资料,导致专项资金被收回,我们现在拿什么支付?”
2024年9月5日,在吴川法院调解室里,一起涉及27.5万元工程款的纠纷调解工作正在“火药味”中进行。
原来,某建筑公司承接的某学校旧楼维修工程早已完工,但相关款项被学校拖欠了近两年,导致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为此,建筑公司诉至法院。
“反正我们没有足够经费支付,你们看着办!”校方代表撂下这句话,起身离去。第一次调解无果。
双方对工程款项和数额均无异议,症结在支付问题上,那么影响支付的“堵点”是什么呢?
承办法官欧明再次翻阅案卷,一页一页、一字一句,从中抽丝剥茧。终于,他发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欧明立即联系负责统筹学校经费的教育局,说明情况。教育局随即选派工作人员叶昊联系学校有关负责人,引导校方回到调解桌。
第二次调解,现场气氛缓和了不少。欧明和叶昊通过摆事实、理症结,发现学校并非恶意欠款,而是因为双方沟通不畅导致上报材料遗漏,专项资金未获审批。
“学校请抓紧补材料,教育局好尽快协调经费审批。”叶昊说。
有了教育局协助,案件峰回路转。欧明顺势向当事双方亮出“分期支付方案和司法确认”的“定心丸”。建筑公司负责人终于松了口,愿意再等等,校方代表也表示会尽快重新上报材料。一场纠纷在法院与教育局联合调解下实现了双赢。
这是吴川法院与多部门协同共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吴川法院构建“法院+”协同解纷大格局,自2023年12月联合调处工作室成立以来,该院邀请27名调解员共联合调解纠纷3433件,占法院同期民事新收案件的34%。
打造精准解纷模式
“你好!钱都到账了吧?”近日,在吴川法院塘㙍法庭“空港桥调解室”里,李富宏正在电话回访一起涉及机场征地补偿款分配的案件。李富宏每打完一次回访电话,都要在写满名字的本子上画一个勾。
李富宏是塘㙍镇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为促进“法院+综治中心”深度融合,他被选派到塘?法庭,参与化解矛盾纠纷。
据悉,吴川机场是粤西地区最大的民航运输机场,机场及空港经济区建设的推进,离不开法治保障。为打造精准解纷新模式,吴川法院在塘?成立“空港桥调解室”。
此前,塘㙍镇某村被纳入机场建设征地范围。土地补偿款到账后,村委会犯了难:村里人口组成复杂,众口难调。为平衡108户村民利益诉求,村委会召集村民小组反复磋商、拟定分配方案,结果还是引发部分村民不满,相关纠纷被反映到镇综治中心。
随后,案子被分流到塘㙍法庭。为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庭长陈华芳和李富宏拎起水壶、戴上草帽,前往村里,挨家挨户听意见、记诉求。经过实地走访和几轮沟通,仍有26户村民对自家分配方案不满意。
既然没法全部达成一致,不如分两步走,先解决对方案无异议的村民诉求。经过充分讨论,一个“精准分流”的方案呼之欲出。
第三次调解时,法庭促成大部分村民与村委会达成一致意见:对于无争议的村民,由村委会按人口比例先行支付补偿款;其余26名争议较大的村民,根据他们的申请,引导立案,以法庭裁判方式依法认定分配款项。调解结束后不到两周,村委会已足额向82名村民发放补偿款1120万余元,其余案件也已通过判决方式结案。
这是吴川法院打造地方特色法庭、精准引导分流解决矛盾纠纷的一个成功案例。
“飞机落地前,需要遵循一条看不见的精确路径,名为‘蓝道’,我们据此总结形成了‘蓝道五边调解法’。”陈华芳介绍说,今年9月,塘?法庭将“走访调查—制定方案—多方调解—达成协议—回访履行”的调解过程,结合飞机落地前的五大步骤,总结形成特色调解法。
提升前端治理效能
黄坡镇东临鉴江,镇内水系纵横,是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专业镇。
“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我们对已调解、审结的案件进行分析研判,结合村情民意不同特点,强化前端治理,及时干预源头性、苗头性问题。”黄坡法庭庭长彭曦表示。
林某生与林某化是同村村民,2024年7月,林某化雇请林某生给其新建房外墙贴瓷砖,施工过程中,因竹排断裂,林某生坠地致身体多处骨折。事后,双方对损害赔偿金额争执不下,导致关系恶化。
黄坡法庭受理该案后,经过多次耐心调解,最终说服林某化同意支付林某生合理的赔偿金,双方握手言和。
案结不是终点。为防范和减少此类纠纷发生,黄坡法庭和驻法庭调解员对全镇各村摸排走访,针对农村雇请熟人施工问题中存在的事故多发情况,向黄坡镇政府发出关于加强建筑工人人身安全教育的司法建议书。
“排查隐患117处,已整改98处,同时还组织开展了乡村建筑工匠培训。”黄坡镇政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收到司法建议后,该镇于今年5月派出4个小组对辖区30个村居513栋在建房施工现场开展排查与整治,随后向法庭反馈了整改成果。
一份司法建议书,推动更多“土师傅”成为“巧工匠”,让村居建设更安全、更有质量。
据介绍,为不断提升前端治理效能,吴川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就娱乐场所整治、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15个方面问题,以座谈走访、风险提示、司法建议等方式,助力基层政府部门堵塞治理漏洞,从源头有效预防和减少类案发生。
“我院将持续发挥司法裁判规则引领和联合调解实质解纷作用,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造基层治理‘枫’向标,实现司法与治理同频共振。”吴川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冯小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