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珠海市香洲区持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仅在于“建好”,更在于“用好”。区、镇街综治中心通过创新实践,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一起来了解吧!
打通运行堵点,构建闭环治理格局
今年7月,面对长达五年的“硬骨头”案(王某工程款纠纷),香洲区综治中心未止步于常规转办,而是坚决扛起牵头协调之责,发挥“吹哨报到”机制优势,搭建协同攻坚平台,协调信访人王某、有关单位和建设公司等召开专题协调会,香洲区综治中心全程紧密跟踪协调进展与谈判难点,确保责任压实、进度可控,有效凝聚各方合力推动问题实质性解决,最终在中心见证下,建设公司当场完成工程款支付,王某“心病”一朝得解。
香洲区综治中心通过“粤平安”平台全量汇聚信息,实现“一个漏斗”向下分流,根据事项性质精准分派,建立“分得出、接得住、有反馈”的协同机制,防止问题回流,今年以来矛盾纠纷化解率高达99.53%,实现风险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
善用平台资源,多方联动解急难愁盼
今年8月,香洲区凤山街道界涌村张女士到香洲区综治中心反映,其家庭生活面临实际困难,又恰逢住房被要求拆迁,街道通知需在3日内搬离现住址,希望中心能够协助解决当前困境。
接访后,香洲区综治中心高度重视并迅速组织研判,认为张女士确有实际困难,其诉求具有一定合理性。
在处置过程中,综治中心与城市更新部门依法依规、协同推进,既坚持政策原则,也注重人文关怀。经综合评估张女士家庭实际状况及相关政策要求,最终决定对其房屋暂缓拆除,并积极协助其解决过渡期间的实际问题。
此举既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公平公正,也传递了为民服务的温度,最终赢得张女士的理解与认可。事后,她专程赠送锦旗表示感谢,相关工作成效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同。
香洲区综治中心落实规范化建设要求,按照“一把抓、再分家”工作模式,对群众诉求全程跟踪督办、及时反馈回访,自2月份政法单位常驻以来,通过开展风险研判、制发工作提醒函、日常督导、专题督导等方式,确保群众诉求程序性推进、实质性化解。
精准破题施策,开出“法治+共治+精治”良方
近期,香洲区拱北街道昌盛社区收到关于辖区居民所居住的小区内存在夜间广场舞噪声扰民的举报信件,令社区与物业感到棘手之处:
一是活动“合规”,小区内夜间广场舞持续了数年之久,活动开展在规定时间段内,噪声监测并未超标;二是民意“复杂”,多数周边居民表示理解或不反感,多种意见纷繁复杂;三是投诉“属实”,匿名投诉者态度坚决,声称问题不解决将向上投诉。
面对“法理上无过、情理上扰民”的矛盾,社区与物业缺乏有效治理抓手,陷入“合规扰民”两难境地,传统工作方法失灵。
香洲区综治中心主动介入,精准识别该矛盾处于萌芽但易激化的关键阶段,迅速启动风险研判与协同处置机制,现场走访小区,提出划定“安全线”“规范区”,建立噪音监管“数据链”等让群众信服的方案。同时,中心坚持闭环治理思维,全程紧密跟踪矛盾化解全过程、全链条,确保矛盾纠纷化解有效、责任职责落实到位、人民群众认可满意。
香洲区综治中心依托“珠海邻里”和“香山调解”两大平台,不仅精准化解了昌盛社区的广场舞噪音纠纷,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珠海实践。据社区的反馈,随着多方协同治理的深入推进,广场舞活动更加规范有序,音量降低,后续也没再收到相关的投诉。
下一步,珠海市香洲区将按照“五有”目标和“5+2”规范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巩固成果、持续加压加力,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让群众诉求“落地有声”,推动矛盾纠纷真正化解在基层一线,为维护全市社会平安稳定贡献香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