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区位于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发展中轴,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超313万,呈现“高密度、高流动、多元化”的“两高一多”社会形态特征。这一特征既是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所在,也是社会治理承压的难点所在。
为破解各类社会治理难题,龙华区坚持以改革创新思路推进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区县级层面率先谋划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系统构建“135+N”政法工作现代化建设体系,创新提出“能动型、服务型、数字型”三大导向,聚焦关键领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全区政法领域改革不断迈上新台阶。
“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改革荣获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获奖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生命关爱+”守护行动获评第三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优胜奖;建立柔性执法机制,获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点赞;成立全国首个涉外涉港澳台家事审判中心、全国首家区级综合调解院、全市首个区级中立法律服务社,全市率先实践“综治中心+简案速裁”,法治深圳建设考评连续四年全市第一,首次在平安深圳考评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坚持“能动型”政法建设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龙华区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基层工作实践中的堵点难点,不断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和技术赋能,持续构建高效规范的政法工作体系,全力推动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双提升。
一是推进平安建设体制机制改革。龙华区持续推进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平安建设中心)建设,在全市首创平安益家微治理阵地,逐步形成“1+6+64+21”的多层级平安建设体系。高标准打造区级综治中心,推动公检法司常驻中心,信访、劳动等部门“轮驻+云进驻”,建立“平台发令、部门响应”协同机制,强化预警研判、资源整合,实现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一站式化解”;全市率先推进法检公司力量实质性入驻街道级中心,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是深化多调联动精智解纷改革。龙华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构建以区级综合调解院为核心,街道、社区多元解纷力量为抓手,“精智解纷”系统为支撑的大调解格局。制定《龙华区多调联动精智解纷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打造一个“数字大脑”、建设一个调解中枢、发挥一个平台作用、建立一套运行机制,全面统筹联动各种主体和各类资源。改革以来,成功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5万余宗,化解率98%。
三是扎实推进简案速裁工作模式。建立龙华区简案速裁中心,成为全市首个设立于综治中心的司法速裁机构,通过深度整合法院、司法、调解各方资源,不断打造“调解优先、速裁断后”的递进式解纷体系,形成了多元调解分流、司法确认赋强、速裁快审提速的协调解纷格局,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高效化解,将涉诉矛盾化早、化小,减轻群众诉累。常态化推进区刑事简案快办中心实质化运行,推动60%以上刑案适用“简案快办+直诉”机制,起诉阶段最快3日办结,相关经验获省委政法委推广。
四是构建政法系统多元监督体系。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政法系统多元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构建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多方参与的执法司法监督工作格局,实现政法系统内部监督和各类监督有机贯通,不断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执法监督联席会议制度优势。组织各政法单位召开执法监督联席会议,共同剖析重点疑难复杂案件的难点痛点,切实提升执法办案质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系统执法办案的认可度。
坚持“服务型”政法建设
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龙华区政法系统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将服务发展理念贯穿政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将政法服务深度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不断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积极创新公共服务举措,着力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龙华区制定实施《深圳市龙华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4-2025年)》,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建立柔性执法机制,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开发“执法监督码”,加强对涉企执法行为的监督,切实为企业减负。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规范执法行为。组织政法单位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二是健全涉外法治服务体系。深化涉外涉港澳台家事案件集中管辖改革,高标准打造全国首家涉外涉港澳台家事审判中心,累计受理跨境家事案件2789件,涉及66个国家和地区,结案2064件。推动“移动微法院”与国家移民局出入境身份认证管理平台对接,实现在线自动身份认证,让数据代替人“跨境跑腿”,大幅节约当事人诉讼成本;联合高校建成全国首个专业化审判领域的域外法查明平台,实现法律资源的一站式收录、检索、查明,以“平台检索+专业委托”破解域外法查明难题。
三是深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创新打造社会心理服务“2+2”工作体系,深度融合“心理健康医疗服务专业支撑体系”“心理健康服务社会支持体系”,有效整合辖区社会心理服务资源;打造生命关爱特色品牌,着力打造“1+6+56+N”社会心理服务新阵地,建立区级生命关爱中心,加快建设生命关爱数字系统,持续推进辖区生命关爱服务干预常态化、长效化,切实形成了风险预警、危机干预、帮扶救助全天候、全流程、全闭环。
四是提升队伍服务履职能力。强化党的领导,修订《龙华区政法工作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细化请示报告等事项要求,确保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政法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全市率先对区政法各单位实施全覆盖政治督察和纪律作风巡查,确保政法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全面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全市政法系统“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不断锤炼纪律作风。深入推进龙华区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十大行动”,推动法官、检察官、警察同堂集训,夯实干警业务基础能力。
坚持“数字型”政法建设
纵深推进智慧政法转型
面对“两高一多”社会形态带来的治理挑战,龙华区把政法工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破题之钥,持续构建全域覆盖、全链贯通的数字治理体系,推动政法工作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实现风险精准预警、服务高效触达。
一是不断提升精智治理效能。龙华区以数字化为驱动,构建“1256”精智治理体系。依托“深平安”平台,创新“网格管理精细化、平安服务进万家、群防群治双闭环、重点领域协同管、治理数据聚合搜”五大特色功能,实现平安建设“一网统管”。完善“区-街道-社区-片区-网格-楼栋”六级联动定格化工作体系,全区划分428个片区网格、设置6899个楼栋格,组织4245支先锋服务队、2.8万名工作人员和楼栋长参与基层治理,及时排查隐患、化解矛盾,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准度与实效性。
二是打造政法特色民意速办平台。龙华区整合“12345”热线、书记信箱、暖心热线等38个系统,打造“@龙华-民意速办”平台,实现“全口径”信息接入与统一分拨全闭环处置。扎实推进“每周一议”制度,每周在区委常委会通报研究。创新出台“30—24”快接快处机制,缩短办理时限。推行“三函两专报”提醒督办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构建民生诉求“清单+快裁+会商”体系,建立民生诉求观察员制度,提升群众诉求办理质效。
三是全面推进基层数字赋能。全力推广数字社区工作台,为社区提供“零代码”百搭工具箱,覆盖全区69个社区工作人员,月活跃度超80%,长居粤政易活跃应用全省前5。各社区自主搭建应用3258个,定制流程表单2888个、数据看板4947个,赋能内部管理、外部巡查、信息收集等基层工作场景,产生工作数据3726万条,推动近90%社区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同步开发“网格员移动终端”,上线“隐患排查、事件上报、政策宣传”等20余项功能,事件上报时效提升60%以上。
四是持续做优数字政法应用。深化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应用,1.2万宗刑事案件卷宗实现电子化。区法院深化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应用,充分发挥审委会专职委员专项督导作用,系统使用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区检察院上线运用常见罪名辅助办案模块,辅助办理案件281件,有效减轻检察官事务性负担。公安分局深化“情指行”一体化建设,完善“情报研判—每日推送—限期抓捕—执法监督”闭环工作机制,精准制发《侦查指令单》,情报支撑破案效能实现倍增跃升。
改革未有穷期,奋进正当其时。立足“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的交汇点,龙华区政法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开拓创新、勇毅前行,不断推动政法工作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龙华、法治龙华,为深圳政法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龙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