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满意度连续20年保持全省前列,图为梅州城区。何森垚 摄
首届客都调解员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梅州市司法局供图
梅州法院开展”走访百家企业”暖企座谈会。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供图
梅州公安护航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梅州市公安局供图
广东梅州、福建龙岩、江西赣州三市检察机关在梅州举行深化拓展跨区域检察协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梅州市人民检察院供图
平安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梅州正大力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走出一条新时代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新路。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法工作的保驾护航。今年以来,梅州政法机关坚持“一盘棋”思想,政法委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各级各部门竞标争先,全力维护安全稳定态势,全面服务保障中心大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梅州、法治梅州,为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作出积极担当贡献。
平安护航
让群众更安心、城市更安宁
冬日清晨,朝阳洒落在梅江河畔,江面泛起粼粼波光。在江畔的亲水公园里,市民或沿着塑胶跑道跑步,或三五成群地跳广场舞,或带孩子在小公园玩耍嬉戏。蓝天白云下,一幅安宁祥和的城市画卷在梅州徐徐铺展。
安宁的背后,凝聚了政法队伍的汗水与心血。
眼下,梅州全市“平安卫士”风采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该活动广泛宣传推广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崇高品质和可贵精神,引领全市平安建设队伍筑牢政治忠诚、砥砺担当作为,营造学习先进典型、崇尚先进典型、争当先进典型的良好风尚。
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对平安的期盼,梅州政法机关一直在路上。
平安,是人民幸福之基,是社会和谐之本。今年以来,梅州政法机关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坚定扛起政治责任,圆满完成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梅州马拉松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工作。全市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为平安建设添砖加瓦。
截至2023年底,全市法院构建“全员、全程、全面、智慧”审判管理模式,审结各类案件40706件,审限内结案率全省法院排名第一。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中院执行工作专项考核“一类法院”,破解山区农村“执行难”经验被省法院、最高法院肯定推广。
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9041件、同比上升29.69%,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综合质效继续位居全省前列。跨区域检察协作助力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涉侨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机制等做法经验被最高检推广。
全市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共打掉恶势力组织12个,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69亿元。全市刑事现案立案数、八类严重暴力现案数、诈骗现案数等分别同比下降8.8%、28%、16.17%。自“平安厅”信箱开通两年来,收到青少年学生来信230件,办结率100%。
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先后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共计74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物品35万余份,参加活动人数达28万余人次;依托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广东法网、粤省事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6万多人次;成功将丰顺县“智慧矫正中心”打造为全省“智慧矫正中心”示范创建样板。
梅州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满意度连续20年保持全省前列。这份闪亮的平安答卷,是全市上下埋头苦干、奋勇前进的结果,也是每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好保障。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全市政法机关接力书写平安梅州建设答卷,让群众更安心、城市更安宁。
基层善治
“枫桥式工作法”
架起干群“连心桥”
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万里,其源必长。
今年,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蕉岭县广福镇入选。
何以获得“国字号”荣誉?答案是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客家围屋定分止争工作法,将客家文化和法治理念融合起来,在客家围屋内广泛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家训乡规教化、村民协商议事,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基层治,天下安。今年以来,梅州政法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强化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机制优化,高质高效解决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一份数据可见实效:今年以来,梅州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11268件,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1131件,成功率98.7%,未发生民转刑案件。
目前,梅州市共有53个村(社区)被确认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个村(社区)被确认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示范带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发展,书写一个个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铺就一座座沟通干群的“连心桥”。
丰顺县挖掘客潮文化丰富内涵,以调解队伍之精、调解组织之丰、调解文化之盛,打造“丰调语顺”调解工作法,推动全县各类矛盾息纷止争。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当地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343起,未发生民转刑案件,民事纠纷案件同比下降16.35%。
大埔县百侯镇探索“中心统筹,多元联动,文化聚力”的基层治理模式,3年来,矛盾纠纷发生率逐年下降,调解成功率逐年上升,实现辖区群体性非访事件、“民转刑”案件、故意伤害刑事案件“三个‘零发生’”。2023年,百侯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
梅州法院实施“庭、站、点”融合共治工程,一审服判息诉率87.5%,排在全省法院前列;梅州市公安局梅县区分局雁洋派出所探索发展以“头雁”“雁阵”“雁巡”为特色的融合式旅游警务新模式;梅江区西郊街道创新探索综治工作站进医院、进市场、进学校、进社区“四进”工作法,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百米”……
全市深入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建立联动调解工作机制;并举办首届客都调解员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人民调解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当地不断规范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着力培养一支群众身边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至目前,全市共培育了8700多名“法律明白人”,为基层依法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一切为了人民是“枫桥经验”的不变初心、核心内涵。梅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梅州将进一步完善“1+6+N”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打造“一站式”“法治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加强典型培育,及时总结经验,打造更多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枫桥式工作法”梅州样板。
服务大局
法护营商,“优”无止境
今年12月,梅州市司法局聚焦“百千万工程”、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出台22条具体举措强化法治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11月,广东梅州、福建龙岩、江西赣州三市检察机关签订《关于深化拓展梅州龙岩赣州跨区域检察协作的框架协议》。三地将重点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区域互联互通、打造平安和谐边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做好红色资源保护五个方面深化交流协作,着力构建检察协同监督新格局。
8月,梅州法院发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包括惩治破坏营商环境犯罪、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助力困企重整恢复生机、善意执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司法建议堵塞金融管理漏洞等内容,厚植营商环境的“法治沃土”。
法护营商,“优”无止境。当前,梅州正抢抓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政策机遇,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拼项目、拼经济、拼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梅州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更胜以往。当地深知,只有以营商环境之“优”,才能促高质量发展之“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事实上,法治既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营商环境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坚持能动司法,聚焦公正与效率,梅州政法机关做实以法治稳企业、稳预期、提信心、促增长,着力营造安商惠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截至10月底,梅州法院联合市工商联开展“民营企业家法院行”活动,签署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审结各类涉企案件5132件;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快保护、严保护、源保护”工作格局,高效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51件,有力促进企业创新创造。常态化推进“走访百家企业”暖企行动,成立“一园区一专班”,为391家规上企业精准提供“一企一策”服务;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执行行动,执结涉企申请执行人案件2229件,执行到位金额8.07亿元。
梅州市检察机关则加强与当地工业园区联系,近年来,当地搭建检企互动平台,实现了全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覆盖;上门走访企业问需解难171家,开展普法宣传58场次,办理涉园区公益诉讼案件30件,办理侵犯园区企业合法权益刑事案件16件,参与涉企矛盾纠纷调解21场次。
梅州公安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双百”工作,公安机关行政审批事项已全部实现“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同时,在市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厅开设“惠企窗口”,为有特殊需求的企业提供急事急办绿色通道,开通在梅外国人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窗通办 并联办理”服务,办理时限缩短至7个工作日。
梅州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审查完结计划内法规项目送审稿3件和立法后评估项目1件,加快推进2件规章项目和1件法规预备项目的审查工作;推进法规预备项目《梅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立法进程,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聚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梅州政法机关履行职责使命,坚持执法司法为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有效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相关
法治护航绿美梅州生态建设
非法采矿、走私固体废物、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捕捞水产品、盗掘古墓葬、革命文物保护、超标排放废水……12月,广东梅州法院、潮州法院、汕头法院和福建龙岩法院、江西赣州法院联合发布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特色,共同构建区域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协同共治、融湾入海的环境司法保护新格局。
建立区域环资典型案例联合发布机制,是当地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
绿色是梅州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为了更好服务绿美梅州生态建设,梅州法院建立韩江流域、粤闽赣三省边界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协作机制,与市检察院、生态环境局等九部门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林长+森林法官”协作机制,并在梅县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五华县长布镇七目嶂管理区、兴宁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地设立森林法官工作室,推动形成三省五地“多元共治+”生态司法保护协作模式,让梅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
梅州检察机关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导向,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办案力度,并深化科技应用,加强与行政、司法机关协作配合,提升工作质效,同时通过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检察建议+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助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病灶顽疾”和堵点难点问题,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平提升。
……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梅州政法机关始终胸怀全局,服务大局效能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