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将手机放下,双手抱头,背对电脑!”12月17日上午9时30分许,长沙市开福区某高档写字楼15楼,深圳龙岗警方数十名执法人员冲进某涉嫌诈骗的公司,现场将该公司工作人员全部控制,几乎同时,该区域写字楼三个涉嫌诈骗的公司全部被龙岗警方控制。而在江西宜春,该公司的负责人被龙岗警方在某酒店抓获。就此,一个涉及230人的特大诈骗公司走向覆灭。注册成立多家公司,租用繁华商业区高档写字楼,低门槛招聘电话和网络销售人员,以帮忙贷款或提高贷款额度为幌子,收取至少1988元手续费,短短数月,一个涉及230人的贷款诈骗集团诈骗金额5000余万元,受害者超过1.2万名,遍布全国各地。
日前,深圳龙岗警方280余名警力挥师北上,兵分两路赶赴湖南长沙、江西宜春,在4个窝点同时收网,抓获230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彻底摧毁了该犯罪集团。近日,袁某勇、林某等其中10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押解回深圳并被刑事拘留。晶报记者跟随龙岗警方,在湖南长沙亲历了此次大型抓捕行动。
欲网络贷款 交了8088元手续费后被拉黑
“您好,我是××的金融顾问,请问您需要资金周转吗?”很多人可能都接到过这样的电话,大多会直接挂断或不予理睬,但如果接到这种电话的是一个急需资金却又贷款无门的人,而电话里对方信誓旦旦可以帮你成功贷款呢?
今年8月9日,龙岗警方接事主徐某娇报案称:7月27日,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询问其是否需要贷款。通过电话交流后,嫌疑人添加了事主微信,让事主下载“微粒贷”App,并告诉事主交8088元手续费后,其在该App的贷款额度会有较大提升。事主通过扫描对方发来的微信二维码转账8088元人民币后,对方让事主添加该公司技术老师微信,称该公司技术老师会教事主后续操作流程。添加后,该公司技术老师让事主添加另一个微信后便一直不予回复,事主意识到被骗,于是前往坂田派出所报警。
斩草要除根 数月侦查铲除源头
接报后,龙岗警方进行了串并案,发现龙岗区有多宗类似案件。经过初步侦查,发现该案系一外地犯罪团伙所为。为了彻底摧毁该犯罪集团,减少群众受骗源头,龙岗警方决定采取长线经营、全链条打击的方式。经过长达四个多月的精心侦查,龙岗警方对该犯罪集团作案特点、作案手法、侵害对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判分析,逐渐摸清了该犯罪集团的组织架构、诈骗分工、作案人员信息等,并提前前往湖南长沙、江西宜春侦查,为抓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2月16日,深圳龙岗警方280余警力集结,踏上了北上湖南长沙、江西宜春的高铁,稍作整理,抓捕行动即将开始。
12月17日清晨,冬月的长沙,寒气逼人。上午9时30分,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在长沙当地警方的全力配合下,深圳警方280余名警力在湖南长沙市、江西宜春市对两城4个窝点同时开展收网行动。在其中一个窝点,随着一声巨响,大门的碎玻璃散落在地,早已分批潜入、苦苦守候了两个多小时的民警破门而入,迅速控制住现场的嫌疑人。行动中,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30名,缴获电脑、手机等作案工具一批。
统一收网后,参战民警不眠不休、通宵鏖战,及时固定证据、连夜审讯嫌疑人。经审讯,嫌疑人袁某勇、林某对组织人员开展贷款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分工明确,甚至开了分公司
经审查,该犯罪集团由主要犯罪嫌疑人袁某勇(男,32岁,湖南新化人,犯罪集团总负责人)、林某(女,20岁,江西上饶人,犯罪集团负责人)、陈某(女,23岁,湖南新化人,犯罪集团总监)、曾某丹(女,20岁,湖南衡阳人,犯罪集团财务负责人)、李某枚(女,30岁,湖南新化县人,犯罪集团财务)、昌某松(男,27岁,湖南桃江人,犯罪集团财务)、孙某惠(男,33岁,湖南新化人,犯罪集团总经理)等7人为首,在繁华商业中心区租用高档写字楼作为办公场所,以注册成立的湖南一指红网络科技公司、湖南形同网赢公司、湖南登威科技公司、湖南禾天世纪网赢公司、湖南信诺通赢公司作为掩护实施诈骗。该犯罪集团架构分明,袁某勇、林某是主要组织策划者,集团下设财务部、对外事务部、技术部。财务部下设10个电销组、12个网销组,每组由4至9人组成,由嫌疑人曾某丹、李某枚、昌某松三人负责,主要组织电销组、网销组共200多人通过网络和电话寻找作案目标实施诈骗。
该诈骗集团平均每天诈骗50人,诈骗金额人均4000余元,一个月进账达600万。由于“业务”开展得不错,诈骗集团在长沙某高档商业区的三栋相邻楼宇设立3个办公点,还在江西宜春开设了分部。
网上招聘员工实施诈骗 抓捕现场巧遇3名刚入职人员
龙岗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李刚介绍,该诈骗集团会在“58同城”等网站上发布待遇颇丰的招聘信息,招聘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岗位人员,但入职要求却十分低。
行动当天,晶报记者在一个窝点看到,现场就有3名前来办理入职的青年。其中一名女士介绍,她在网上看到招聘,经过简单面试就入职了。她介绍,“这个办公地点还是挺高大上的,网上说的待遇也不错,就准备入职了,没想到原来是家诈骗公司,幸亏你们及时出现,不然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也成为一名诈骗分子。”
其中之一的小罗介绍,他并没有投该公司的简历,却接到了前来面试的电话,只简单的见过一面后就接到上岗的通知,感觉公司办公的地方挺高大上的,员工众多,待遇优厚,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来了,办入职当天发现,面试那天贴在墙上的公司名称已经不见了,还以为走错了地方。其他两个求职者也都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
由于这三人才正准备入职,没有参与具体案件的执行,民警对他们进行了教育后,让他们离开了。
灌鸡汤打鸡血 诈骗集团疯狂敛财
该公司虽然入职很容易,但诈骗集团却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还经常用所谓的企业文化给员工“灌鸡汤”“打鸡血”。甚至公司大门处供着财神像,部分员工的电脑桌面都是“一夜暴富”“逆天改命”“好运连连”的背景图。电销组和网销组员工有2800至3000元的底薪,成交一单有10%或者400元的“业绩提成”。公司不仅使用专业的电销系统,还会制作“进粉表”和“业绩表”,分析添加潜在诈骗对象的QQ和微信的情况,还会深入研究诈骗对象的心理,并且不断总结诈骗过程中的经验,“推陈出新”,推出新版话术。对新入职的员工,诈骗集团会培训其专门的话术。话术几乎囊括了受害人所有可能提到的问题,比如“我现在没钱,能不能先下款再付钱”“你再不给我下款,我就要报警了”等。
为了逃避打击,该犯罪集团不定期变换公司名称、办公地点,以防止受害人找上门或被公安机关发现。同时,犯罪集团对私自做单诈骗或接私活的员工采取威胁恐吓、暴力伤害等方式迫使员工实施诈骗犯罪。在宜春分部,有员工起了私心,偷偷将收款的二维码或者收款账号换成自己的,想将诈骗所得尽收囊中,对于这种做“私单”、干“私活”、不服管教的员工,诈骗集团也毫不手软,找人暴打一顿,杀鸡儆猴。
职员多为初入社会年轻人
记者在此次抓捕的两个窝点看到,公司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年轻,且年轻女性占多数。根据警方统计的数据,该公司职员基本都是90后,且95后占比非常高,有的才刚刚20出头就当上了部门负责人。
“我刚毕业没多久,觉得这高档的写字楼应该是正规公司,工作内容就是负责和人聊天,告诉他们怎么贷款,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违法。”抓捕现场,年轻女子小吴低着头,轻声地跟记者说,她觉得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能有这么一个体面工作很不错了。当看到民警前来调查,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做的工作是违法犯罪行为。
记者与几名公司职员交流后发现,很多人都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问题。男子李某称,他曾经也问过朋友,自己这份工作是否有问题,朋友告诉他,他的工作肯定是诈骗,但李某将信将疑,“我其实也觉得盈利模式有些不妥,但很矛盾,诈骗公司敢开在这么黄金位置的写字楼?我以为我们可能只是打了法律的擦边球,没想到还是被抓了。”
案例
借钱供姐姐读书被骗
今年11月底,来自佛山高明的麦某接到了类似的电话,客服人员了解到他正好急需用钱,声称能够帮忙贷款1万到3万元,服务费1800元。12月5日,麦某按照客服指引,添加了“金融顾问”的微信号。“他们就丢给我几个贷款平台的链接,包括‘闪银’‘微粒贷’等平台,让我自己去申请贷款。”麦某按照贷款平台指引申请了贷款,几个平台申请下来,他只贷到了2000元。
为消除麦某的疑虑,“金融顾问”再次下套,将贷款截图发给他,并称可把额度提高到8万,但要他把贷款到的2000元作为服务费。收到2000元后,“金融顾问”就联系不上了。麦某意识到被骗,于是前往派出所报警。
12月17日,晶报记者在长沙见到了受害人麦某,他被深圳警方通知来领取被骗的钱,在抓捕现场,深圳警方将麦某被骗款项,全额退还给了他。
据了解,麦某今年22岁,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供姐姐读大学,加上亲人生病,无奈之下他在网上搜索了贷款的信息,留下了电话,就被盯上了。
警方提醒
贷款应通过正规渠道
龙岗警方发现,有多名受害人是因为家人住院缺少医疗费才寻求贷款,被骗后痛心疾首,家境更是雪上加霜。受害人大多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急需资金,征信又较差,不了解银行贷款业务及网络知识,容易盲目轻信不明来电或互联网信息,从而慢慢落入圈套。
龙岗警方提醒有资金需求的市民,贷款应通过正规渠道,正规贷款在放贷前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在进入贷款周期后则要按期归还本金和利息,以各种名义先行收取手续费的大多为诈骗行为。同时提醒广大求职者,这类诈骗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对外公布的公司名称和实际注册的公司名称往往不一致,经常更换办公地点,经常更换Logo,甚至不悬挂公司名称,长期招聘人员,条件优厚却没什么要求。广大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小心误入骗子窝,求财要走正道,入职后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报警。(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