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牌赌博、违规燃放烟花爆竹会扣分;响应文明城市创建号召、落实好“门前三包”会加分……7月15日,记者从汕头市澄海区获悉,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澄海区莲华镇下长宁村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探索出一剂良方,以创建“平安·幸福”村居为契机,巧用“积分+”新模式,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参与村政事务的积极性,激发“微治理”大能量,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基层治理新路径。
“积分+”新模式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参与村政事务的积极性。
积分+网格,“旁观者”变“主人翁”
为打通农村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小积分”管好“大队伍”,下长宁村积极探索建立党员网格化管理机制。由村党总支部书记担任一级网格长,将3个党支部分别划分为二级网格,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员,每个二级网格下设三级网格,由2名党员中心户担任联络员,各自联系7至11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6至9户群众,形成以党委为核心、网格员为线条、村民积极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同时,挂钩村级年度工作重点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组建“党员+群众”志愿者队伍,由村“两委”干部、党员牵头,联合村民代表、老年人协会等志愿者,每周定期开展主题志愿活动。如对村主要干道及“四小园”进行卫生保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等。将乡村治理工作由村“两委”包办变为多方参与,有效促使村民群众对村政事务由“旁观者”心态变为“主人翁”心态。
“村里实行积分管理制度,内容大致是我们本来就要做的事,通过积分提高了村民们的参与感,大家会更加积极参加村里的志愿活动和义务劳动。”近日,下长宁村村民金叔对该村创建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过程中推行的“积分制管理”大为赞赏,看着积分不断增长,他坦言“很有成就感”。
积分+治理,“小积分”促“大幸福”
新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奖罚管理,为了帮积分制这个“度量衡”配上一把有力的“指挥棒”。下长宁村探索建立积分制奖罚管理模式,全面完善村规民约,推出涵盖村政生活7大方面50条规定,梳理出正向加分清单和负向减分清单。
打牌赌博、违规燃放烟花爆竹、故意破坏公共设施等会进行相应的扣分;响应文明城市创建号召、落实好“门前三包”、每月评比靠前将会得到相应加分,并结合年终村民收益分配制度建立一户一档,实行一月一审核、一季一公示,使村民自治行为标准化具体化,让村民自治工作可量化有抓手。
同时,该村整合村“两委”干部、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长、村老协等多方力量,组建积分制奖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推行群众监督干部—干部监督党员—党员监督群众的三级闭环监督模式。
下长宁村探索建立积分制奖罚管理模式。
年底组织积分评比总结会,将村民得分情况进行通报并整体排名,以“集体出资,以奖代补”原则,将村民积分结果运用于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分红。根据村民积分情况进行奖惩,三星至五星可以得到分红奖励,扣分户进行惩罚。通过落实村集体经济分红找出户与户之间的差距,从而不断鞭策后进。
积分+数字,“村治理”到“村智理”
“书记,你好,涵堤顶路机耕路因长期下雨,路面泥泞,影响村民出行。”“安排管线干部马上落实,结果请关注。”……这是近日,下长宁村党总支部书记金田利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村民的互动。
下长宁村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用活大数据技术,借力微信平台,推行云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粤治美”小程序。利用“粤治美”小程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积分管理平台,并在党群服务中心和“粤治美”平台设立线上、线下民声服务窗口,建立党组织与群众沟通交流新平台,明确村民向村委提意见建议被采纳的,有积分加成。
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和乡村治理的各项要求细化为积分事项,鼓励事项为加分项,禁止事项为减分项。依托“粤治美”APP,以户为单位建立积分账号,把各户的基本信息、积分数据纳入平台,实现积分申请审核公示等服务“一网通办”。
村民通过APP就可以进行平台申报、查看积分、了解政策和线上兑换。目前,下长宁村283户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全部入驻了“粤治美”小程序。通过推行“积分+数字”制度,下长宁村的治理走向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真正激发了群众自治的内生动力,推动“村治理”向“村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