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落后、居民流动性大、缺乏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这些是无物管小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因此给社区管理带来难题。
如何破解无物管小区治理难题?近年来,茂名市电白区立足城区无物管小区多、管理难的实际,围绕“党组织领导+多主体参与+居民自治”三条路径,探索推行党建为核心、多元融合的无物管小区长效管理模式,推动诸多无物管小区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建强组织体系
激发治理活力
海港花园小区,是水东街道忠良社区颇有名头的“红色小区”。究其原因,是该小区在社区党委带领下,把党支部建立在小区内,由党支部书记担总管家服务角色,推选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党员业主牵头,动员广大党员、包联单位、志愿者、网格员、热心居民等深研小区管理和创文巩卫工作,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
电白正大力推动形成党组织领导下无物管小区治理“有人管,管得好”的良好局面。
其中,按照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支部)—楼长、栋长(网格员)构建五级组织体系,实施小区事务从楼栋长(网格员)抓起,逐层上报的治理模式,改变无物管小区无人管、治理难的僵局。
根据小区建设规模、居住户数划分网格,坚持实体型和功能型党支部“双统筹”,做到“一网格一支部”,推动实施小区党组织和党员“双覆盖”。同时,把网格党支部、党群议事厅、组团式服务点建设在小区内,为小区内居民提供议事和茶余饭后闲聊的地方,做到大事小情有商量,难点痛点有地说。
到目前,电白累计划分1532个社区五级网格,成立657个社区网格党支部,实现城区244个无物管小区全覆盖。
突出“多方联动”
增强治理效能
水东街道忠良社区,由包联单位、律师、民警、社工、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的服务队伍,每周三会通过驻点、寻访、电话沟通等方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今,小区内98%以上的矛盾纠纷都能化解在组团服务中。
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成为电白汇聚社区治理合力、增强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
水东街道倡导“银龄行动”,鼓励小区党员干部亮身份、做服务,挖掘退休老党员担任队长、参与志愿服务。当地凝聚党员、网格员、巾帼志愿者、居民的力量,成立“星火管家”党员志愿服务团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小区提供公益、便民服务,老人体检、免费理发、修缮屋顶等居民身边事得到了解决。到目前,i志愿平台登记城区范围在册志愿者超3.1万人,其中党员志愿者3640人,成为小区共治的有力支撑。
基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机制,电白每周三由社区干部牵头,各组团在辖区内定点接访、走访巡访、跟踪回访,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安全巡查、矛盾调解等工作。2024年以来,电白城区308个组团队伍累计处理小区热点难点问题1245件,开展上门服务居民7300多人次。
依托社区“大党委”“双报到”单位资源优势,电白形成党建联建共建工作合力,为无物管小区支持在路面修补、增添休闲设施、粉刷墙体等方面所需资金,为小区治理队伍增强人力物力,让无物管小区从“无人管”迈向“共治理”。
探索“微治理”
拓宽自治渠道
网格员帮忙解决了楼下夜间的噪声问题,港务局小区的住户吴凤英很受感动,于是将小区清洁当成了分内事,经常主动清扫公共区域卫生,助力解决了保洁员不在岗时的管护问题。
多重机制作用下,无物管小区服务更加精准,也帮助不少居民群众强化自治意识,积极参与小区协商、参与志愿服务。
理想的社区管理模式,应当是人人建、人人享、人人管。针对无物管小区,电白定期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听取业主意见建议,集体研究决定重大事项,解决实际难题。2024年以来,当地通过召开协商议事会,解决了安装商业充电桩、规划停车位、楼顶养鸡等重大问题83个。
服务团队帮助居民解决问题,被帮助的居民主动参与服务行动,为其他居民解决困难。接龙之中,服务团队和力量不断壮大……如此良性循环,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愈发浓厚,小区管理由管理人员的“独角戏”变为了居民群众的“大合唱”。
以忠良社区为例,2024年以来,该社区服务团队解决居民群众热点难点问题1200多个,带动超2000名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促进“接龙式”服务队伍“越接越长”。
此外,为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电白还鼓励小区党员网格员成立小型物管公司,带头将小区闲置空间有序规划停车位,征求居民意见后进行收费管理,将收取的费用聘请门卫、保洁员,解决无物管小区治安、保洁、车辆停放问题,有效改善小区脏乱差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