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门槛借贷”“银行合作机构代提贷款额度”“下载APP申请贷款”……你的手机一定收到过类似内容的短信或电话,当你忍不住诱惑打开对方提供的链接后,就掉入了犯罪团伙已经设计好的圈套中。近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宗跨境“网贷”诈骗案,被告人王某等12人使用所谓的“贷款”手段,对多名被害人实施巨额诈骗。
据公诉机关指控,犯罪嫌疑人徐某、啊政、沈某、老侯、老黄(均在逃,另案处理)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中缅边境的缅甸一侧组建了一个专门针对中国境内人员的电信诈骗犯罪集团。该集团人数众多、组织架构清晰,主要分“老板”“财务”“管理员组长”“业务员”及提供转移赃款银行卡的人员,分工明确、管理严格。
“业务员”以提供网络贷款为诱惑,利用事先开发设计好的宜信普惠APP(后改名为宜信财富)等虚假贷款诈骗软件,通过微信或QQ与被害人沟通申请贷款事宜,向被害人收取申请贷款金额的5%或598元、1488元作为手续费,再通过软件后台恶意修改被害人提交的收款银行账号等数据谎称系统异常,进而要求被害人交纳申请金额10%至30%的保证金,之后继续以“需要银行流水”“申请成功后会返还相关金额”等理由要求被害人转账,直至被害人发现被骗不再转账为止。
被告人王某等7人从云南等地前往中缅边境,加入该电信诈骗集团。他们使用犯罪集团提供的作案手机以微信和QQ等网络通讯工具,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话术”模板,引诱分配指定的被害人在“宜信财富”等虚假软件操作,向犯罪集团指定的银行卡汇入资金,实施诈骗获利。一旦诈骗成功,他们将获得事先约定的报酬:一种方式为8000元底薪外加诈骗金额10%至15%的提成,另一种方式是按每月1万元左右结算报酬。经查,这些被告人参与诈骗非法获利共计17万余元。
被害人刘某被该电信网络诈骗团伙骗了19万余元。据刘某陈述,他通过快手APP发现了一个“360借款”的广告,点击链接下载后,添加微信名为“A360业务经理”的微信号。刘某提出借款5万元,对方要求支付5000元手续费,刘某没有那么多钱,就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内转账1400元。之后对方又以需要支付保证金为由多次要求转账,刘某先后向5个不同户名的账户转账18万余元。
犯罪嫌疑人陈某(在逃、另案处理)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中国境内预谋并纠集人手告人江某等5人,收购或收集用于收款转移资金的银行卡,供犯罪集团收取和转移赃款。陈某还带领此5人共同前往缅甸电信网络诈骗窝点,承诺提供每张银行卡可获得500至1000元不等的好处费,让江某等人在诈骗期间刷脸认证银行卡转账。被告人江某等人共计提供60张银行卡,其中43张卡能用,非法获利3万余元。
龙岗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王某等12人无视国家法律,诈骗他人财物,其行为均构成诈骗罪。其中7人诈骗数额特别巨大,5人参与诈骗数额巨大,分别判处有期徒刑4年至1年2个月,并处罚金共计27万余元。随案移送的作案手机12部予以没收,同时依法向被告人追缴赃款退还被害人。
办案法官提醒市民,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法其实基本相同,如果收到“办理银行贷款”,或者自称“银行合作机构”“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提取备用金”“下载APP申请贷款”“测试信用额度”等短信或电话,千万不要相信。如确需贷款,请一定要到银行等正规信贷机构办理,不要轻信陌生来电和短信推销。如有疑问,可立即拨打反电诈电话96110咨询或向相关机构官方客服核实,避免自身财产受到损失。(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