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矛盾在源头解决,让纠纷在基层化解?11月21日,记者了解到,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珠海市委政法委突出实干导向,把主题教育与破难题抓短板补弱项、推进政法各项重点工作融合并进,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短板弱项”,创新思路方法,实化工作举措,大胆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水平,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珠海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拱北街道茂盛社区与澳门一墙之隔、与香港一桥之距,位置特殊,辖区常住港澳居民1200余人,超过社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法律、文化等不同,衍生出不少治理难题。2019年,该社区成立内地首家港澳义工服务站,6名骨干成员为高度认同“一国两制”的港澳籍人士,能够充分发挥熟悉内地政策法规的优势,为服务范围内的港澳业主提供权益维护、物业纠纷调解等服务。同时,社区将该义工站纳入网格化管理,协助网格内综治、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着力打造规范化、专业化解纷平台,并引入公益律师服务团队、心理咨询师、志愿服务者、社工等专业人士。
港澳义工服务站成功化解一起矛盾纠纷后,珠澳双方联合致送锦旗。(资料图片)
截至目前,该义工站已先后化解涉港澳居民各类矛盾纠纷65宗,提供咨询服务近500宗。珠海市已将茂盛社区实践上升到制度层面,写入全市“十四五”规划,未来将引入更多类似港澳义工服务站的港澳品牌社会组织和社区服务项目,为从源头减少涉港澳居民社区矛盾纠纷构建长效制度体系,并将这一成熟实践转化为全市标准和工作指引,形成较为成熟的涉港澳居民矛盾纠纷化解路径。今年11月,这个由市委政法委培育打造的茂盛社区化解涉港澳纠纷“架桥连心”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这是市委政法委全力抓好矛盾纠纷化解、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政法委突出源头治理,构建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新格局。加快推进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探索搭建适合产业园区特点的综合治理平台;对照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要求,印发《珠海市平安乡村建设重点任务》,组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建强村居综合网格,优化网格设置,配强专兼职网格队伍,每月通过综治视联网系统,围绕如何排查化解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基层多发的矛盾纠纷类型,组织全市基层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网格员业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市委政法委突出多元共治,完善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新体系。依托镇(街)综治中心,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公安、信访、人社等相关部门及时调处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统筹协调公检法司等力量下沉基层,建立健全“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工作制度,完善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效衔接机制,努力构建全市大调解工作格局;加强镇(街)、村(社区)“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室)建设,推动退休政法干警、律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打造“涂叔工作室”“唐仁议事”等一批品牌调解工作室,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