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治街道活用“书记茶话会”,从行业的角度搭建政企对话、企业对接平台。
众所周知,高水平治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保障。
在某种意义上,深圳民治街道在产业经济、城市能级上的跃升,极大地得力于区位与交通之利,以及深圳市、龙华区规划、政策的加持,这无疑是民治的“时”。
但是,当巨量优质资源与海量人口向一城一地快速聚集,必然对属地原有的经济、社会秩序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压力。而作为属地方,能否对经济活动与辖区运行开展高效有序的治理,则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能否行稳致远。
无疑,民治街道正是这样一个高速发展与重重承压并存的典型: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人口高度密集且流动性强,职住分离严重,诉求极其多元,这些决定了民治的经济社会治理的强度和复杂性,远超原特区外其他街道。
高密度城区与高质量发展如何兼容共生,甚至相得益彰、相互成就?且看民治的因“时”造“势”创新作答。
活用“政企早餐会+书记茶话会”
创设一流营商环境
上周,华世科实业公司董事长欧阳明的日程表有点紧凑。
12月6日下午,公司收到民治街道经济服务办工作人员送来的周四“政企早餐会”邀请函后,他便拉着公司高管一起商量,早餐会该提什么诉求。
第二天八点钟,他准时赶到民治街道办,与街道办主要负责人、分管经济工作的负责人及经济服务办负责人一起,边吃边聊着行业发展的状况、企业面临的难题等等。
到了周五上午,他又马不停蹄参加了民治街道联合深圳市电子商会举办的“我帮企业找市场——民治街道新能源及芯片行业企业交流沙龙”,认识了不少可以合作的新伙伴。
对于向来埋头于技术的欧阳明而言,这三天的经历前所未有。
“干了20多年企业,第一次和街道办的负责人走这么近,而且是专门聊我们公司的事儿,也是第一次参加行业上下游的交流会。”刚把公司总部搬到民治没几天的欧阳明感觉,自己来的地方很不一样,但显然,自己来对了。
当然,还有欧阳明不知道的。周四那场“政企早餐会”,已经是民治街道自2022年5月以来举办的第224场早餐会,而周五那场交流沙龙,则是2022年6月以来民治街道举办的经济领域第6场街道主要负责人主持的政企交流、行业对接会。
欧阳明的经历里,正浓缩着民治街道与众不同的经济服务思路。
“我们的早餐会和茶话会,都是街道主要负责人主持,但各有侧重。早餐会注重点对点服务,主要是聚焦辖区规模以上企业,基本每个工作日的早上都开,少则一家,多则两三家企业。我们会提前了解企业的情况、诉求,联系、安排和诉求相关的区、街道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大家边吃早餐边聊问题,相当于是点对点地开现场办公会,会后有专人来跟进企业提的问题、建议。”民治街道经济服务办负责人解释。
与政企早餐会的点对点不同,书记茶话会则从行业的角度入手,邀请行业上下游重点企业展开政企对话、企业对接。六期茶话会主题涉及“商圈及自有品牌企业”“建筑业及城市规划”“总部企业”“北站片区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
12月8日举办的那场企业交流沙龙,聚集民治街道新能源及芯片行业上下游20家企业的负责人,现场交流热烈。奥达电源科技公司行政总监王洁坦言,这是她参与的含“电”量最高,同时也是最小而美的行业交流活动。
有点有面的经济服务模式,还只是“表”。无论是早餐会还是茶话会,民治街道经济服务办公室都会提前做足功课,根据企业提出的诉求或者行业特点,邀请区职能部门、街道相关科室的负责人、行业组织负责人一起参加活动,或宣讲政策,或答疑解惑,或联动资源。
“实际上,通过早餐会和茶话会,我们形成了一种以街道为枢纽的‘前店后厂’的模式,我们街道就是‘前店’,负责联动企业,而‘后厂’则是区、街道的相关部门、科室,他们是我们服务企业的支撑。”民治街道经济服务办负责人说。
点面结合、前店后厂的经济服务模式,叠加龙华区下沉的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让民治街道围绕辖区产业经济中坚力量编织起了精准有力的服务网络。
截至12月14日,民治街道已举办政企早餐会226场、书记茶话会6场,参与的规上企业201家,覆盖辖区规上企业总量的1/4强,收集企业诉求及意见建议308件,桩桩件件都做到了有落实有反馈。
民治街道在解决企业具体诉求的同时,由点及面,发掘涉及营商环境建设的共性议题,进一步从机制层面进行优化,提升整体营商环境的质效。
例如,从恒泰诚电子公司提出的优化办公场地装修报备审批手续的诉求中,民治街道看到了辖区小散工程备案方式存在的瑕疵,立即着手优化:一方面,形成街道统一的备案审查标准,分级分类罗列备案材料清单,制定“傻瓜式”备案流程图,另一方面,主动探索“容缺受理”服务机制,持续压缩审核时间,并利用城市建设智能监管平台,实现“不见面审核”。
民治街道还主动作为,由街道办主要负责人带队,赴国内部分重点高校进行校园招聘引才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招聘引才活动不仅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民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社三会+定格治理”
破解高密度城区治理难题
卓越的区位和高铁枢纽加持,既赋予民治无可比拟的发展禀赋,又造就了它独一无二的“三高两多”城区特点:人口高密度、人员高流动、产业高聚集,社会形态多元化,矛盾纠纷易发多发。
社会面的长期承压,最终都传导到社区治理的层面。也因此,民治街道设立之初,创新基层治理便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去年以来,民治街道以北站社区为支点,探索出“一社三会”社区治理机制,得到深圳市决策层认可,并在全市推广。其中,“一社”为社区建设的使命和治理愿景,即构建以党建为引领、以温情为底色、参与为肌理、法治为内核的现代人文社区,打造有温度、有活力、有灵魂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三会”包括居民代表议事会,吸纳社区各界代表人士搭建公众参与协商议事平台,实现社区事、大家议、众人决;专家参事会,聚焦社区重点工作,聚合社区内外专业力量,集中会诊、靶向献策,为社区治理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支持;党群共享会,以社区居民分享时间、技能、服务等资源为纽带,对接居民群众需求和社区治理所需,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平台。
今年以来,在龙华区委组织部指导下,民治街道践行定格化治理理念,将街道14个社区划分形成76个片区、643个网格、1140个楼栋格,同时按照“联社”“包片”“强格”“守楼”的要求,安排街道班子成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员入格。在此基础上,民治街道统筹安排街道综治、应急、公服、司法、交安等部门专业力量下沉到格内薄弱片区,动员党员先锋力量组建服务队参与社区服务,同时广泛发动社区社会力量,发掘社区热心人,培育“社区民星”,联动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融入社区、发挥作用,形成“定格+治理”“定格+服务”“定格+惠企”的“定格+”多元治理模式。
今年以来,民治街道各级格长深入片区、小区、楼栋,举办“楼栋长茶话会”“巷道茶聊”座谈会、“有话请对格长说”交心会等379场,解决出行安全、环境改善、便民服务等民生大小事737件。
“‘一社引领’,定格筑基,‘三会’支撑,形成了从空间到责任、从理念到路径的更加精细、更具操作性的治理体系。”北站社区党委书记郑阳欣喜地看到,经过定格化治理的熏陶浸染,自己党委班子的伙伴们正成长为片区治理的能手,居民的自治活力不断被激发出来,各级党组织、党员与居民群众有了更多更紧密的连接。她所期待的那个“有个性、有活力、有灵魂、有温度”的人文社区、美好生活共同体,正在一点点从梦想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