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委会调处现场
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是中国针织内衣名镇,近年来辖区内针织内衣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口逐年增加,劳动争议等商事领域的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践行好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助力“百千万工程”?记者从潮阳区司法局了解到,该局联合谷饶镇人民政府,针对实际需求在谷饶镇设立潮阳区示范性商事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据悉,商调委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19宗涉企劳动纠纷,其中劳资纠纷2件、经济合同纠纷1件、在劳动过程中造成人身损害导致的经济补偿纠纷16件,涉案人数45人,涉案金额240多万元,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这个商调委的人民调解员队伍,由企业服务工作者、法律服务工作者、专职人民调解员、爱心人民调解员、企业经营者等人员组成,许多都是兼职的。”潮阳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局根据基层实际制定《潮阳区示范性商事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做到“组织、人员、经费、场所、制度”五落实,“工作人员、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公示上墙,从一开始就坚持做到实现区示范性商调委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商调委指导或参与全镇商事调解工作,同时动态管理商调委专家库,严格审核调解员资格并不断充实壮大调解员队伍,为全区各类商事纠纷提供快捷、高效、经济、灵活的纠纷调解服务。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面对不同的矛盾怎样才能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多元调解,实现惠企便民?
“首先,我们通过企业服务工作者如人社所、经发办工作人员参与调解,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增强调解的公信力与说服力;其次,组织法律顾问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协助解决修订规章制度,规范规章制度,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帮助企业分析纠纷成因,降低纠纷发生风险;最后,注重调普结合,畅通企业职工诉求渠道,在开展调解工作的同时,积极为企业管理者、务工人员普及法律知识,不定期组织法治讲座,强化企业管理者、务工人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普法一方的良好效果。”该商调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处理本地企业与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矛盾纠纷稍有不慎会产生“商调委偏帮本地企业,异乡人遭到区别对待”的误解情况,商调委始终坚持“应调尽调、能调尽调”,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依法依规开展调解工作,找准找实化解矛盾的平衡点,实现案结事了,力求让企业家放心、务工者安心。如近期某织造有限公司一江西籍员工在出租屋内猝死,其家属要求公司给予高额经济补偿,公司方认为该要求不合理而予以拒绝,死者亲属情绪比较激动。商调委第一时间介入调处,最终说服公司方同意给予死者家属适当的补偿金,并组织签订调解协议,使死者家属充分感受到调解的力度和温暖,公司方也借此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