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法院干警走访生蚝养殖企业。
“今年8月的时候,我差点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了。紧要关头幸好法官提醒了我要经常利用信息确认欠款情况,今年中秋假期追回了大部分的旧货款。”深耕生蚝养殖20余年的老陈道出了坡头法院司法服务下沉一线带来的实实在在改变。
在湛江市坡头区217公里海岸线上,这样的转变正在不断上演。作为"中国对虾之都"的核心产区之一,坡头区2024年海洋产业产值达238.5亿元。面对蓬勃发展的海洋经济,坡头区人民法院通过多元解纷与判决执行双轨并行,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源头治理:从“等案上门”到“上门服务”
针对生蚝产业交易中普遍存在的“口头合同”“熟人交易”等风险点,坡头法院将司法服务主动下沉。在官渡镇这个拥有12800亩养殖面积、年产值1.5亿元的生蚝产区,法院打造“创新工作室”,整合多部门力量构建基层解纷网络。
生蚝的购买方多为个体经营户,买卖双方常采用口头方式订立合同,缺乏规范的交易流程,导致卖方后续催收艰难,也难以举证维权。为化解生蚝交易环节纠纷,坡头法院走进官渡镇综治中心,为40余名调解员和镇村干部开展专题培训,针对高频纠纷类型及诱因,通过典型案例解读相关法律与政策,介绍了多种实用的调解方法。
“做好养殖户和个体户的调解工作不仅能避免矛盾激化,更能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保障产业健康发展。”一名参与培训的调解员表示。
无独有偶,“湛江法院(坡头)服务大项目建设法官工作室”在湛江湾实验室挂牌成立,致力于将产业发展中可能产生的矛盾化解于诉前。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研发的智慧渔业系统已应用到生产中,法官工作室的成立,标志着司法服务从‘等案上门’向‘上门服务’转变。”
为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与多元化解,2024年,坡头法院揭牌成立“多元调处中心”,从退休法官中遴选6名调解经验丰富的乡贤担任调解员。法院受理诉讼案后,立即启动“先行调解”程序,调解员组织双方见面,促成双方达成调解。
2020年以来,坡头法院受理的288宗拖欠饲料货款案件中,131宗以调撤方式结案,有效维护了产业健康发展。
判执结合:刚柔并济守护蓝色经济
“执行不是一判了之,更要懂得民生的节奏。”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坡头法院的执行理念。
在林某的虾塘腾退案件中,执行法官没有简单采取强制措施,而是深入虾塘实地调研,最终促成“分期支付占用费+养殖缓冲期”的双赢方案,让养殖户可继续经营至2026年3月。这一“时间换资源”的处置方式,既让申请执行人获得补偿,又保住了养殖户的生产能力。
2024年以来,坡头法院已促成172件执行案件和解,让司法在保持力度的同时更显温度。
在体现司法刚性方面,坡头法院同样展现担当。在一起休渔期非法捕捞案件中,11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并赔偿生态修复费用4.9万元,同时在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我们不仅要让破坏者受到惩罚,更要让受损的海洋生态得到切实修复。”承办法官强调。
从生蚝产区的法治培训到虾塘边的善意执行,从多元调处中心的建立到生态修复判决的创新,坡头法院通过多层次、精准化的司法举措,让法治力量如浪花般浸润着海洋产业的每个环节。坡头法院通过前端化解矛盾纠纷,中端快速审理,后端柔性执行与生态修复的创新实践表明,新时代的司法工作不仅要恪守法律底线,维护公平正义,更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