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0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噩耗传来,周恩来总理指示李克农、罗青长全力做好烈士家属的保护和安置工作。隐蔽战线的战友们强忍眼泪和悲痛,及时将吴石和朱枫在大陆亲属纳入组织保护。1983年,国家安全部成立,原中共中央调查部有关工作组转入国家安全部,继续开展相关工作。四十二年来,国家安全机关三代干警坚决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对家属要照顾好”的指示要求接续传递,全力做好烈士政策落实和遗属安置保障工作,用跨世纪的传承守护在烈士遗属身边,默默履行着烈士们生前的嘱托。
一波三折的落叶归根
吴石就义后,夫人王碧奎遭受牢狱之灾,出狱后忍辱负重,艰难抚养子女成人,后远走美国,客逝异乡;幼女吴学成、幼子吴健成背负“共谍”家属污名,在岛内艰难求学生活;长子吴韶成、长女吴兰成因保密需要曾受委屈,所幸在组织关照下得以解决。几十年来,吴石遗属散落两岸和美国,饱受天人永隔、骨肉分离煎熬。
工作组王老在中央调查部工作期间就反复强调:“骨肉要团聚,骨灰要荣归,这事如果办不成,我们愧对组织和先烈,更无颜面对家属”。工作组抓住中美建交伊始、两岸交流破冰的机遇,动用各种渠道力量帮助吴石在大陆子女与失散在美国和台湾的亲人取得联系,终促成其遗属1982年在美重逢。国家安全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全面做好遗属对接、走访调查、济难救困等工作,1990年9月,协助吴学成克服重重困难将吴石骨灰带回大陆;1992年,在北京福田公墓为吴石购置墓地;1993年2月,王碧奎女士在美去世后,于1994年5月协助吴健成将其骨灰带回北京,并高规格举办内部座谈会,后于同年5月22日庄重举行吴石夫妇骨灰安放仪式。今天,吴石夫妇的骨灰,与他们生前的挚友何遂及其妻子陈坤立的骨灰一起,静静地埋葬在北京福田公墓,成为国家安全机关常态化开展隐蔽战线英烈纪念活动重要地点,这无疑是对烈士及其亲属的一种无声告慰。
跨越海峡的魂归之路
“凤将于月内返里……望转告小女”,这是朱枫1950年1月信中与亲友的约定。女儿朱晓枫在母女团聚的憧憬中等来的却是母亲牺牲的噩耗,且骨灰下落始终成迷。“妈妈在哪里”,这是朱晓枫见到工作组时经常自言自语的一句话,成为萦绕工作组几十年的“心病”。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工作组借助改革开放后两岸交流热潮,组织动员民间专业力量,扩大工作覆盖面。
每当工作陷入停滞时,工作组老宋总是宽慰大家,“没事,再多跑跑线索,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在台北殡葬档案的几千名无主骨灰名单中,发现了“朱湛文”这一重要线索,后经走访当地退休管理人员和比对骨灰坛残留文字,确定连笔字迹“朱湛文”就是“朱谌之”(朱枫,原名朱贻荫,后改名朱谌之),多年苦苦寻找终有善果。2010年12月,国家安全部将朱枫骨灰送至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并于2011年7月包机护送烈士骨灰飞抵宁波,与当地政府在宁波镇海革命烈士陵园举办了朱枫烈士骨灰安放仪式,共同见证了海峡两岸跨越六十年的魂归之路。如今,朱枫故居憩园、陵园、枫园和朱枫网上纪念馆组成的“三园一馆”已成为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不少干部群众到这里集体参观、现场研学、开展祭扫活动,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代代相传的英雄守望
翻开厚重的工作档案,一封封泛黄的书信,一张张电话记录和工作报告、纪要,生动记录着四十多年来国家安全机关干警与烈士遗属的深情互动。“宋老,感谢安排我们家人再次团聚,很顺利,我们老两口一切都好,勿念,代问王老和小晖好”“老黄,父亲去世了,临终前说想和爷爷奶奶合葬在一起,给你们添麻烦了”“小乔,你寄来的特效药收到了,母亲的病情控制住了,非常感谢”……多年来,作为烈士未竟事业的接棒人、烈士遗属的知心人,工作组成员历经几轮新老更替,始终延续着“幕后东海情报组”职责使命,甘当无名英雄背后的无名英雄。
在国际形势波诡云谲、两岸形势复杂的当下,国家安全机关将持续发扬“许党许国、图新图强、敢斗善斗、无名无我”的新时代国安精神,尽全力把烈士遗属照顾好、把历史资源挖掘好、把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