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庭审,化作一堂生动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公开课”;一次走访,成为帮助民营企业少走弯路的“法治体检”;一节法治课堂,在孩子心中播种下拒绝校园霸凌的种子;一部情景微视频,亲民易懂,让市民防范电信诈骗心中有“数”……
近年来,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普法工作与主责主业同部署、同落实,以多元精准的普法供给,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回应社会关切,满足群众需求,在司法为民的路上砥砺前行。
11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正式施行,法治宣传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禅城法院依法普法、守正创新,自觉种好普法“责任田”,致力于让“佛山之心”绽放更加绚烂的“法治之花”。

禅城法院2025年阳光司法反诈夏令营活动现场
围绕中心
服务地方发展大局
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出台,为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第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
作为普法责任主体,一直以来,禅城法院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置于中心大局中谋划推动,致力于为禅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禅城,禅城法院紧扣扫黑除恶、打击整治养老诈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禁毒等重点工作,常态化深入学校、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法治宣传,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讲法律、说案例,引导群众提升风险防范意识,筑好平安禅城法治防线。禅城法院获评“2022-2024年度平安佛山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集体”。
服务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禅城法院连续15年发布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在佛山市知识产权中心设置知识产权法庭巡回审判点,创新推行“巡回审判+现场普法”模式,让知识产权法治理念深入民心。
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禅城法院以涉农纠纷为抓手,深入村居走访调研,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村集体历史债务纠纷、特色产业发展、园区升级改造等热点问题,针对性释法答疑、以案说法;发布涉农纠纷典型案例,发挥裁判规则引领作用,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司法支撑。
送法进企
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10月,禅城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某运输合同纠纷案,来自佛山市国资委及下属两家国有企业的20多名工作人员“零距离”旁听。
庭审过程中,主审法官有序推进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程序,将释法析理融合于整个庭审,庭审严谨有序、高效规范。
这次庭审不仅让旁听人员近距离感受到了司法的威严,更为他们提供了生动的案例教学。“今后将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强化风险管理,依法诚信经营。”参与旁听的国企工作人员说。
此次活动是禅城法院擦亮“法润禅企”工作品牌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3月,禅城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入驻佛山中央法务区。法庭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建立“产业需求+司法服务”精准对接机制,通过延伸司法服务,为企业发展注入法治动能,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禅城南庄,“中国建陶第一镇”。近年来,陶瓷产业正经历转型升级,买卖购销、劳动争议、商标侵权等纠纷也随之增多。
面对园区企业的普法“点单”,禅城法院南庄法庭联合南庄商会,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企业走访、公益讲座、旁听庭审等活动,精准“滴灌”,润物无声。
不仅如此,南庄法庭在审理“名为经销实为买卖”合同纠纷系列案时,敏锐识别其中潜藏的法律风险,展开深度调研剖析,发出的《关于指导督促辖区陶瓷企业规范合同订立源头防范化解纠纷的司法建议》被评为全省优秀司法建议。
从企业员工“以案学法”到重点产业“法治护航”,从直观生动的公开庭审到精准施策的司法建议,禅城法院的“普法”精准直达,润泽市场主体的信心活力,助“佛山之心”发展得更稳、更远。
法护青苗
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法治宣传教育法中,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专设一章,凸显国家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高度重视。禅城法院始终将青少年普法摆在突出位置,面向青少年开展多场生动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今年8月,禅城法院举办的“阳光司法反诈夏令营”火热开启。一群朝气蓬勃的法律实习生与经验丰富的法官共同构成了夏令营“主角团”。
活动伊始,由禅城法院策划的普法情景短片《链条上的罪》率先拉开帷幕。短片里,小李急需用钱,利用青少年追逐“小马宝莉”稀有卡片的心理实施诈骗;小孙因贪图利益,将银行卡出借给小李,沦为帮凶。短片聚焦青少年群体,紧凑的剧情、逼真的镜头,让观众深刻明白“电信网络诈骗链条上的每一环节,都逃不掉法律的制裁”。
“现在开庭!”随着清脆的法槌敲击声,短片剧情发展到“法庭”——饰演小李、小孙的实习生作为“被告”出庭,其他实习生分别担任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高度还原庭审流程,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法律的庄严与公正。
“庭审”结束后,实习生们迅速转变身份,与法院干警一同走进社区,化身反诈宣传志愿者,为群众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手法和防范要点。现场还设置了互动游戏,寓教于乐,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学会识骗防骗。
从情景短片、模拟法庭到社区普法,夏令营不仅丰富了实习生的实习体验,更将法律知识切实送到了群众身边。
2023年以来,禅城法院不断创新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依托法治夏令营、模拟法庭等沉浸式活动,累计覆盖师生近万人次;13名法治副校长常态化走进校园,开展普法教育近百场。此外,禅城法院精准结合宪法宣传周、儿童节、青年节等节点,开展主题普法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治素养。
普法为民
绘就美好生活法治底色
“货源稳定、不用装卸,月收入1万元以上;没车的司机,公司可以协助零首付、分期贷款购车。”这样诱人的货运司机招聘广告,背后却隐藏着不法分子布下的陷阱。
禅城法院曾受理这样一起案件——货车司机小杨通过网络应聘一家物流公司的“高薪职位”,却在签订购车合同后发现,所谓的“稳定货源”“跑专线”皆是虚设。他陷入一场“套路运”的纠纷旋涡。
禅城法院敏锐捕捉到这一“小案”背后潜藏的社会治理问题,将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普法宣传,进一步提升群众的防骗“免疫力”。
禅城法院还主动延伸职能“治未病”:向公安等部门通报案件情况,联合开展研讨,凝聚打击合力,对发现的犯罪线索及时移送;向金融监管部门提出建议,加强信贷审查人员法治教育,严肃整顿违规放贷行为;梳理涉诉企业重点名单,协助市场监管部门专项整治。多管齐下、环环相扣的举措取得成效。去年,禅城区内该类案件数量显著下降,风险矛盾得到有效防控。
“小案”虽小,却承载着“大民生”。近年来,禅城法院创新打造“掌上明典”普法工作机制,通过“以案说典”形式,精心选取与群众关系密切、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例,将其与民法典条文相结合,向辖区内村居市民发送普法短信,开展以案释法。据统计,2023年至今,“掌上明典”已发出内容128期。禅城法院还将这些内容精选成《每周一典汇编》,作为“八五”普法宣传手册向群众发放,进一步延伸普法触角。
“普法”不仅要“讲得准”,还在于“讲得好、听得进”。对此,禅城法院不断打造网味足、法味浓、通俗易懂的普法精品,创作出一系列富有感染力的普法作品。其中,《民法典说三国》系列作品获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年度影响力法律融媒体好作品;《拆弹专家》获广东省法治动漫微视频金奖、广东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品二等奖;《迷途知返》获得广东省法治动漫微视频优秀奖。
立于法治宣传教育法施行的全新起点,禅城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升普法质效,让“佛山之心”涌动更蓬勃的法治力量,让法治之光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