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起劳资纠纷案件。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屡次推诿逃避,经执行干警多方努力,最终促使被执行人履行完毕。
这是大亚湾开发区法院情系民生福祉、加速兑现胜诉权益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院执行局秉持“如我在执”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案件执行力度,推动案件快结快办,用实实在在的执行成效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
硬核攻坚破解涉企执行难题
“每次催款都说再等几天,可最终等来的还是‘空头支票’……”近日,在大亚湾开发区法院执行局,张某手握调解书,焦急地说。2024年,他与惠州某建设有限公司就10万元欠薪达成调解协议,但该公司仅支付4万元后便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拖延付款。
执行干警随即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发起网络查控,结果显示其名下已无银行存款和房产、车辆,俨然是一家“空壳”公司。为摸清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执行干警传唤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杨某到法院。
“公司一无所有,早已停摆,实在拿不出钱。”杨某表示,受经营业绩下滑、回款延迟等各种因素影响,不仅公司账户没有可用资金,而且部分未完工的项目也已暂停。
公司名下没有财产怎么办?劳动者的血汗钱难道要打水漂?执行干警转而从公司财务与工商档案中查找线索。经查,发现有两名股东存在出资义务未完全履行的问题。随后,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规定,根据债权人张某的申请,作出执行异议裁定,依法将这两名股东追加为被执行人,并明确告知拒不履行法律义务将面临资产冻结、信用惩戒,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在释法明理无果后,执行干警果断对两名股东采取冻结银行账户和网络支付账户的强制措施。两名股东迫于压力,主动联系法院,承诺将尽快履约。今年7月底,该公司将张某的剩余工资及逾期利息全额转入法院案款专户。
“对群众来说,每一笔小欠款都是‘大民生’。执行是司法案件办理程序的关键一环,公平正义不能在‘最后一公里’掉链子。”大亚湾开发区法院执行局有关负责人说。
柔性沟通架起母子团聚桥梁
今年国庆假期,李某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子。当6年未见的孩子蹦跳着扑进她怀里时,她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抱着孩子泣不成声地说:“苦苦熬了整整6年,如果不是法官的帮助,我恐怕就要放弃了。”
迟来的母子团聚背后,是大亚湾开发区法院执行干警为兑现探视权作出的不懈努力。
2019年,李某与张某协议离婚,两岁的儿子跟随张某生活,李某可定期探视。当年,张某举家迁至大亚湾开发区,李某无法得知其住址,无法探视儿子。
李某将张某诉至大亚湾开发区法院,法院经审理后作出“周末视频探视、寒暑假共同居住”的判决。然而,判决生效后,李某仅通过视频见了孩子两次,之后的信息沟通均被张某以“孩子不愿见”“影响学习”为由拒绝。无奈之下,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探视权不能只是硬性照搬法律,还需柔性沟通,解开情感‘死结’。”执行法官小翟接手案件后,决定以情感沟通来破局。他一次次上门找张某的父母谈心,从孩子成长规律聊到亲情陪伴的重要性。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张某的思想工作,明确告知其拒绝履行法院判决的法律后果。然而,张某不为所动,要么失联,要么指责干警“骚扰家人”。
无奈之下,法院决定将张某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半个月后,张某在失信惩戒的压力下主动联系法院,希望协商李某的探视事宜。此时暑假已过,远在千里之外的李某提出在国庆假期与孩子线下见面的愿望。小翟暗下决心,哪怕牺牲自己的假期,也要帮这对母子圆了见面的心愿。
随后,他与张某沟通,商讨李某与儿子国庆假期见面事宜。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释法明理,从法律规定谈到亲情伦理,从母爱的重要性谈到父亲违法行为对孩子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终于促使张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放下抵触情绪,约定了李某与儿子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中秋节前夕,母子团聚的日子终于到来。在执行干警全程陪同下,孩子蹦蹦跳跳地出现在约定的麦当劳餐厅。见到儿子的一刹那,李某瞬间红了眼眶,泪水滚落下来。她一把抱住儿子,6年的刻骨思念在拥抱中彻底释放。
探视权执行案件是法院执行工作的难点之一,原因在于探视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大亚湾开发区法院执行局用心用情开展执行调解工作,兼顾情理与法理,既保障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又呵护被探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靶向发力加速实现公平正义
对执行案件分类施策、靶向发力,才能更好地推动胜诉权益尽早实现。今年以来,大亚湾开发区法院聚焦民生重点领域,通过优化流程、精准施策,实现执行质效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一方面,推动小标的案件速执快结。大亚湾开发区法院秉持“每一笔小欠款都是‘大民生’”理念,针对5万元以下小标的案件,开展专项清理行动,今年前三季度共受理案件1662件,结案1457件,执行到位金额1482.83万元,切实做到“抓早抓小、源头化解”。针对涉民生案件,开辟“绿色通道”,从立案、查控到案款发放全程提速减时,尤其在欠薪案件执行过程中,通过追加责任主体、关联企业追责等方式,确保劳动报酬“颗粒归仓”。
另一方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采取刚柔并济措施,为法律的刚性注入人文关怀的柔性力量。大亚湾开发区法院探索建立信用修复与守信激励机制,针对主动履行的被执行人,及时屏蔽失信信息,今年前三季度,共为37名自然人、36家企业修复信用,出具8份修复证明,最大限度减少执行工作对个人生活和企业生产的影响。针对拒不履行、恶意规避执行的行为,依法适用强制执行措施,倒逼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和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大亚湾开发区法院灵活运用“活封活扣”、执行和解等方式,既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又为企业留足发展余地。今年前三季度,共通过执行和解成功处理涉企案件404件,和解标的额达3.68亿元,实现执行与发展双赢的目标。
执行案款发放是执行工作的“最后一道环节”。为确保案款“应发尽发、快速发放”,该院加强和规范执行案款管理工作,对执行案款实行动态管理、实时监测,确保执行案件案号、案款、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一一对应。今年前三季度,共发放执行案款44652.69万元,同比上升45.4%。下一步,大亚湾开发区法院将继续以雷霆之力破解执行难题,以司法温情纾解群众困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