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深圳市福田区立足中心城区发展定位,紧跟时代步伐,一改过去法治宣传教育“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转向注重制度筑基、精准滴灌、专业支撑与场景融合的系统性实践。通过构建新体系、整合新资源、探索新模式,福田区有效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由“软约束”变为“硬任务”,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全民法治素养持续提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营造了优良的法治环境,也为深圳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提供了鲜活的区域实践样本。
统筹推进
福田区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区中心工作统筹推进,推动法治宣传工作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2022年,区委、区政府转发《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细化30项重点任务,形成目标清晰、路径明确的“施工图”。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年度重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与社会发展,推动普法工作深度融入基层依法治理和民生服务,形成法治建设合力。
福田区建立健全“思想引领—场景实训—刚性考核”三位一体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创新“庭审观摩+案例教学”模式,常态化组织领导干部旁听行政诉讼案件,由法官现场释法,促进学法与决策、执行、监督深度融合。严格执行任前考法、年度统考等制度,实现参考率与优秀率连续多年保持100%,法治素养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在深圳市司法局指导下,福田区司法局牵头编制市级青少年普法地方标准《青少年普法工作指南》。持续深耕青少年普法“新雨计划”品牌,创新六大普法模式,课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超2000所中小学,荣获“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多项荣誉。通过“小手拉大手”亲子研学、“湾区少年·与法同行”等活动,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各街道积极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法治文化节、模拟法庭、书画大赛等实践活动,梅林街道还培育青少年禁毒小讲师,多措并举筑牢青少年法治根基。
面向企业,福田区司法局构建“1+10+N”民营经济法律服务体系,集成法律咨询、普法、合规建设等功能。在华强北街道打造“一站两中心”涉外公益法律服务平台,开展“以法兴企”活动。各街道探索“执法+普法”模式,如华富街道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园岭街道将普法融入执法流程,沙头街道推行“预先指导”,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面向市民,紧扣宪法、民法典宣传,利用“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节点开展系列活动。依托“互联网+”开展菜单式普法和线上问答,年均超300场。发布《外国人来深就业创业法律指南》,服务国际人才。特别是将“民意速办”平台作为普法新阵地,在回应群众诉求中解析法规,实现“办理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
资源下沉
5年来,福田区司法局组织辖区51家律所与10个街道、92个社区党建结对,组建“民生律师团”,开展“点单式”普法直播、企业“法治体检”等“普法八进”活动近500场,惠及群众3.1万人次。公益律师团队与社区骨干形成“专业支撑+末梢触达”合力,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资源精准下沉、服务高效直达。
全区培育社区“法律明白人”414名,深度参与普法宣传、矛盾化解与民意收集工作。福保街道“法律明白人”李丽芳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在全国示范培训班分享经验。莲花街道创新“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结对机制,年均处置民情诉求超8000件,实现纠纷“家门口”化解。香蜜湖街道打造“点单式、互动式”普法工作室,服务群众2500余人、企业80家。“法律明白人”已成为基层依法治理不可或缺的法治生力军。
智能服务
福田区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1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建成4个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1个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9个市级星级普法基地,并发布全市首个区级法治文化阵地名录。布局117个社区、商圈普法“微阵地”,构建起“一公里半径普法圈”,让法治元素融入城市公共空间。
坚持“内容为王、用户为本、平台为桥”,全区各部门推出动漫、文创及百余场互动活动,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福保街道线上设立“福宝宝客服”团队,提供智能咨询与预约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触达。南园街道精选真实案件,联动多方共创《南园一家人》普法短剧8集,超6万人次观看。
福田区司法局推出“福田法务掌中宝”小程序,集成AI技术实现24小时法律咨询实问实答,累计服务用户约3万人次;推出普法数字形象,以亲和交互传递法治理念,无缝链接全天“不打烊”法律服务,让智能咨询无感触达。区妇联打造全省首个妇联维权语音交互AI“福姐姐”,为妇女群体提供专属法律守护;“福田未保在线”公众号引入AI问答,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屏障。
此外,福田区聚力打造法治文艺创作高地,涌现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精品力作。《田小福学法记》系列视频、《落空的离婚“夺财”诉讼梦》微动漫、条漫作品《一张书桌的自白》等广受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