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解矛盾、守护人心的那盏灯,到牵住迷途少年的那根风筝线;从“夕阳红·老舅公”乡情调解队,到穿梭街巷的平安先锋骑手——广东正以多元共治为路径,以人性化服务为底色,推动基层治理从各部门的“独角戏”转变为全社会的“协奏曲”,在法理与人情之间探寻基层治理的“最优解”。
“中心吹哨、部门报到”
“一中心+多部门”实现高效调解
“我到处都跑过了,真的走投无路。后来找到综治中心,我说请帮帮我。经过多次调解,终于成功了。”广州市黄埔区的唐女士回忆时眼泛泪光。她的丈夫在黄埔区一家物流园做临时工,仅工作两天就患上热射病。更无助的是,没有合同、证据能证明劳动关系,导致患者无法按工伤标准获得赔偿。
面对高额医疗费,唐女士求助无门,最终走进黄埔区综治中心申请人民调解。派驻中心的律师为她提供法律指导,调解员多次上门走访、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医疗费用和解。“很多在基层业务部门谈不拢的事,来到综治中心反而能调解成功。”广州市黄埔区委政法委曾朝介绍,该区劳资纠纷占矛盾纠纷总量超过70%。
过去,群众办事“跑断腿”,部门之间“踢皮球”;如今,广东各地推行“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即以一个综治中心为枢纽,统筹六类政法专业力量,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民政、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集中进驻,群众可“一站式”表达和解决合法诉求。

广州市黄埔区综治中心陈英和解工作室调解纠纷现场。
惠州市惠城区江北街道惠新社区将未成年人保护、网格管理与法治教育相融合,整合民警、法官、社工、物业和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小区日常治理;阳江市阳西县织篢镇打造功能齐全的“五室一厅”,引入法院线上调解、检察院未保站、心理服务室等专业资源;韶关则建立首席接访员、专家引流、群众点单“三重机制”。
矛盾纠纷化解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出击”,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居住在惠新社区的黄开璇感慨:“现在不仅办事方便、服务热情,他们还会主动上门,帮我们对接相关部门。”
综治中心不仅是窗口整合,更是跨部门协同的“化学反应”。群众走进一扇门,就能办成所有事——基层治理的智慧,在“矛盾纠纷一站清”中充分彰显。
情理交融、文化浸润
柔性智慧化解基层纠纷
法律是解决纠纷的最后底线,但在走上法庭激烈辩论之前,唯有情感上的共鸣与文化上的浸润,才能真正化解矛盾。
广东各地市巧妙地将地方文化与民俗传统融入调解实践。“我们找来12位有威望的老干部,成立‘老舅公’调解队。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村民愿意听他们的。”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村委委员蔡衍青介绍。在宗族观念深厚的乡村,德高望重的长者不仅是调解员,更是社区的凝聚者。“老舅公”们凭借信任与威望,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

金町村“夕阳红·老舅公”调解队在调解村民纠纷。
浸润传统文化习俗的调解方式,往往比生硬的法条更易引发共鸣。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瑶老”调解员盘六斤,运用传统“瑶老制”智慧,使反目的叔侄重归于好;肇庆封开县退休老干部带领村民重温家训,讲述状元“谦和礼让”的故事,圆满化解现代版“六尺巷”宅基地纠纷;潮州则从工夫茶中汲取灵感,提炼出“茶文化六步调解法”,从“识茶”到“悟茶”,每一步对应矛盾化解的一个环节,在一斟一饮间消融心结。
深圳市光明区综治中心调解员黄晓燕曾说:“调解不仅是化解矛盾,更是守护人心。我们愿做那盏灯,照亮每个需要温暖的角落。”基层治理既要依法,也要循理、通情。根植于本土文化的调解方式“既讲法理又接地气”,让政策法规成为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的“家常话”。
最小单元、最大能量
护航平安“最后一公里”
平安,归根结底来自每一个“最小单元”的防患于未然。在“毛织之都”东莞大朗镇,常住人口中有8万名来自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其中巷头社区的前锋籍人口占比高达六成。为破解治理难题,大朗镇公安分局与广安前锋公安携手创新“乡情警务”,实现“一地有事、两地同应”的共治新机制。56名前锋籍乡友加入大朗派出所义警组织,成为连接两地、融通乡情的纽带。
亲情纽带也是修复社会关系的重要力量。为让在大朗打工的前锋人安心工作,近两年暑假,东莞与广安两地公安联合乡情警务站开展“小候鸟”团聚行动,护送留守儿童乘车赴莞与父母相聚。
群防群治网络不仅提升了应急响应速度,更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社区认同与凝聚力。肇庆高新区“平安先锋骑手”、智慧停车义务巡逻队、蓬江平安联盟、江门义警、珠海邻里先锋队等品牌,让保安、外卖员、快递员、停车管理员和普通业主都成为平安建设的“移动感知单元”,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上报隐患。

肇庆市高新区“平安先锋骑手”。
这些来自社区“神经末梢”的力量熟悉社情民意,能在第一时间感知风险、响应需求,成为基层治理的有效补充,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从综治中心的资源整合,到因地制宜的柔性浸润;从多元力量的广泛参与,到最小单元的末梢激活——基层治理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当每一份诉求被倾听、每一个矛盾被重视,在法律的力度与温度中找到平衡,以高效协同服务群众,点点法治微光便将汇聚成照耀社会的平安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