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韶关市公安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严打高压态势,整合各类资源、打破数据壁垒、强化闭环管理,创新联动、打击、宣传“三位一体”专项治理模式,出重拳、下重手,有力提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效能。今年1-8月,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07宗、同比上升85.7%,共接电信网络诈骗警情1680起、同比下降25.5%,有效巩固并深化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果。
创新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联动模式
加快构建责任“共同体”
一是突出公安主责主业。成立由副市长、公安局长任组长的全市公安机关“全警反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目标考核、点评通报、督导检查、表彰奖励、责任倒查等机制,统筹警力资源,建立市、县两级反诈中心,汇集各警种侦查手段,强化电子数据勘验取证,提升事前发现、事中阻断、事后打击能力,最大限度“多破案、控发案、降损失”。二是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建立健全联络员、通报督导、提醒函等制度,明确联席会议参与单位工作职责,实行“专班化、例会制、清单化、销号式”推进,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反诈工作体系。三是强化公检法联动。加强侦查、起诉、审判等各环节的街接沟通,统一执法思想和证据标准,提高打击和诉讼犯罪能力水平。
创新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打击模式
加快构建惩治“共同体”
一是建立精准打击机制。针对电诈犯罪职业化特点,在全市成立打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专业队伍,提升专业打击能力。同时,建立追赃挽损长效机制,及时挽回群众损失,今年以来,共为群众返还被骗款项182万元。二是建立合成作战机制。构建以反诈中心为龙头,网警、情报、治安、经侦等警种参与的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全市打掉诈骗团伙32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47名。三是建立接警止付机制。明确市、县反诈中心以及110、派出所先期止付职能,电诈报警、紧急止付同步开展、秒级反应,最快速度阻断资金流转,最大限度降低群众损失。今年以来,全市共止付涉案账户19173个,冻结账户4173个,止付资金冻结1.61亿元。同时,大力开展精准劝阻,今年以来,全市共预警劝阻被骗群众12.2万人次、避免财产损失2740余万元。
创新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宣传模式
加快构建防控“共同体”
一是坚持科技化引领。把“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作为关键一招,通过引导群众微信注册使用。今年以来,该市共推广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80.87万人。二是坚持网格化布局。统筹市、县、镇、村四级工作力量,推动防诈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村居、进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与基层社会治理相适应的反诈工作体系,夯实反诈宣传基础,推动形成全市反诈“一盘棋”。三是坚持警示化教育。针对常规性、被动式宣传难以入心入脑的问题,组织公安部门媒体宣传中心挖掘真实案例,拍摄警示教育短视频,创作反诈防诈歌曲,定期推送诈骗典型案例,动员受骗群众加入宣传队,公开讲述被骗经历,剖析诈骗套路,编发以案为鉴图文、视频,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目前,共组织召开反诈宣传活动11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推送短信121万条,在电视、广播和新媒体发布反诈信息近300条,警示效果直击人心,有效提升了全民反诈防骗免疫力。
(平安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