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期间,江门市蓬江区以“内容生产+平台分发”为核心,打造“互联网+法治宣传”新格局,推动法律法规“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普法工作从“单向灌输”向“精准滴灌”的转型升级,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夯实法治根基。
创新场景化普法
让法律“触手可及”
蓬江区将新媒体技术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普法场景。
文旅融合激活普法场景。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邀请“旅游达人”开展“与法同游”直播课堂,将普法融入旅游推介,吸引网友“云学法”。
非遗文化赋能法治传播。推动法治与非遗文化融合,结合荷塘纱龙、周家拳、东艺宫灯等非遗开展专项普法、拍摄普法视频,探索“非遗+法治”路径。
线上视频打卡打造法治地标。全区建成习近平法治思想主题公园、蓬江平安·法治文化公园等阵地,拍摄6期“法治CityWalk”系列视频,通过线上视频打卡让法治地标成为“网红景点”。
通过线上视频打卡让法治地标成为“网红景点”。 受访者 供图
聚焦分众化需求
实现普法“精准滴灌”
针对不同群体特点,蓬江区量身定制新媒体普法产品。
原创视频守护未成年人。针对青少年,团区委制作《情法两全,守护花季少女重回正轨》普法短剧,荣获省级二等奖;蓬江区人民检察院选送的微剧《有一种温度》荣获“平安中国单元”最佳作品荣誉。区普法办联合区检察院、区法院、区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录制推出的防范学生欺凌线上课堂及未成年人保护普法6期原创系列课程视频。
务工人员权益精准覆盖。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区普法办联合区总工会推出“蓬江工人”普法专栏,2024年围绕劳动维权、市场监管等主题录制4期原创视频,编撰普法案例集锦在新媒体平台推送。
妇女法律服务立体化。针对妇女儿童,区妇联依托“12338”热线和“蓬江女声”公众号,开展“线上答疑+线下入户”普法服务,举办蓬江区妇女普法线上课堂直播,直播观众人数400余人,收获点赞逾2万。
行业法规云端培训。江门市生态环境局蓬江分局以“云端直播课堂”的形式,召开蓬江区机动车检验机构法规解读专题宣讲会,辖区内20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参与直播培训。
公安短视频提升警民互动。区公安分局通过“蓬江警讯”栏目发布自制反诈、禁毒普法小视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村(居)民常见问题直播答疑。2023年,区司法局与白沙街道创新推出《法治面对面》直播间,以“公共法律服务”为主线,通过“一案一法”形式解读村(居)民常见法律热点问题,已录制14期普法视频,在各村(社区)展播。
推出《法治面对面》直播间。 受访者供图
升级技术化手段
打造普法“智慧引擎”
蓬江区积极探索“新技术+普法”模式,推动普法工作向“智慧赋能”转变。
打卡小程序助力全民参与。蓬江区推出法治文化阵地打卡小程序。市民只需在良溪村、上巷村、大西坑法治文化公园等地点扫码拍照打卡,观看普法视频并答题,就能累积积分兑换礼品。这一做法将普法与市民日常休闲活动有机结合,使法治文化在互动体验中深入人心。
蓬江区推出法治文化阵地打卡小程序。 受访者供图
“码上关爱”小程序创新司法服务。检察院全国首创“码上关爱”小程序,将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及困境未成年人司法救助等线下服务转为线上平台,实现“一键申请、全程跟踪”。
漫画普法引爆流量。在蓬江区白沙街道,一幅幅手绘法治漫画悄然走红网络。街道工作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将真实案例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以案说法”漫画,在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推送后,阅读点击量突破20万次。
手绘法治漫画。 受访者供图
定格动画焕新普法形式。蓬江区司法局积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探索新的普法方式,借助积木公仔等小物件制作7期民法典定格动画以及4期原创未成年人保护定格动画,在多个新媒体平台展播,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广大市民普及法律知识。
多平台联动构建普法生态。蓬江区联合多部门依托“蓬江发布”“蓬江政法”“蓬江检察”“蓬江公安”“蓬江工人”等区级新媒体平台,开设“法治微课堂”“以案说法”等专栏,发布普法推文、短视频,形成“区级统筹、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普法生态。
从“指尖”到“心间”,从“云端”到“身边”。“八五”普法期间,蓬江区以新媒体技术为笔,绘就了一幅“全民学法、全域守法”的法治画卷。下一步,区普法办将持续深耕新媒体普法领域,用更鲜活的形式、更精准的传播,让法治成为蓬江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