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来,广东司法行政系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复议便民为民”为主题,积极开展“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专项宣传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广泛知晓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变”与“不变”,同时通过个案精准服务提升行政复议便民为民温度,增强行政复议公信力和群众获得感,有力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的进一步落实落地,取得较好成效。
●明确职责展现新形象
广东省人民政府于今年5月发出《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行使行政复议职责有关事项的通告》(下称《通告》),要求自2021年6月1日起,县级以上一级人民政府只保留一个行政复议机关,由本级人民政府统一行使行政复议职责。
为方便群众找准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广东省规范一套行政复议工作标识,省司法厅统一制作“广东省行政复议”徽章并对使用作出规范,对全省行政复议工作场所标识、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身份标识等明确技术指引,展现改革后行政复议的新形象。
全省各地司法行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宣传贯彻《通告》,认真梳理本级行政复议机关的管辖范围,理顺管辖层级,制定管辖清单,并将行政复议职责整合结果及时向社会发布公告。云浮市委依法治市办召开全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针对《云浮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作解读说明。云浮市司法局、市普法办、云城区司法局、云城区普法办联合开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主题普法宣传活动,通过派发宣传资料、现场解答、趣味学法等方式,更好地展现行政复议制度优势和行政复议工作的新形象。惠州市司法局会同市委编办到市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局等6个行政复议案件较多的市直单位,分别开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宣传,要求执法机关广泛宣传《通告》内容,并在执法文书中明确申请救济的行政复议机关,便于群众找准行政复议机关,通过行政复议途径依法化解行政争议。
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宣传活动帮助群众树立“有行政争议,找行政复议”的理念,着力推动行政复议成为群众解决行政争议的首选途径。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区两级行政复议机构共收到行政复议3163件,同比增长97.4%.
●完善机制壮大新动能
省司法厅出台《关于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提高办案质效的指导意见》《关于在行政复议审理中运用调解和解方式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指导意见》等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配套工作机制,指导全省优化审理机制,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案质量。
各地对标对表,健全配套机制,完善结案方式,普遍建立调解、和解机制。河源市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多方参与、联动运作”的调解工作格局,在司法所成立调解委员会,积极引导当事人以调解、和解方式结案。江门市对案件实行“一窗口办理”,为群众维权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大案件协调调解力度,促进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提升群众满意度。惠州市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中引入人民调解专业委员会,在实现快速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促进医院规范化管理,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强化监督助推新作为
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采取措施落实季度、年度通报和重点执法领域案件剖析制度,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省司法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就自然资源类执法行为现象,联合开展专题培训,加强行政执法指导。珠海市建立“聚焦重点,专项规范”机制,针对行政复议案件高发部门开展专项指导并进行专题剖析研讨,有的放矢促进相关部门提升执法水平。惠州市在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中及时发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执法机构专题学习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
此外,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还对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的流程、所需材料标准、受理机制等进行规范,进一步提升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的效率与质量。
省司法厅出台《行政复议案件繁简分流办理操作规程(试行)》,对省本级行政复议案件繁简分流办理流程作出规范。广州市南沙区建立“立收立审”“立等即取”受理机制,整个收件、审批、送达过程在20分钟内即可完成,并建立“简案快办”“繁案精办”审理机制,今年已审结的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约为43天,其中“简案”平均审理周期约为26天,大大提升了行政复议效率和质量。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