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专门用于收集意见的邮箱颇有“收获”。
新修订的公司法自2024年7月实施以来,许多法律适用问题随之纷至沓来,人们亟待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新的配套司法解释。
怎样才能高效把握基层法院的审判情况?怎样才能准确回应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
“法答网是一个可以直接倾听一线审判声音、了解反馈意见的调研平台。法答网平台为司法解释的起草提供了最为鲜活的素材。”法答网上线一周年时,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麻锦亮曾经这样谈道。
不止是司法解释起草的“源头活水”。作为发现、研究、解决疑难法律适用问题的“富矿”,自2023年7月1日正式上线以来,法答网越来越受到全国法院干警的欢迎,逐渐形成“有问题,找法答”的工作习惯,而面向社会的法答网精选答问,则每逢上线必“刷屏”。两年多以来,法答网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魅力”:截至今年10月20日,法答网咨询数量达88.36万件,答疑率为94.5%,问题浏览次数2671.34万余次,登录次数1542.1万余次。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回望,法答网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单”?这个仅仅“两岁”多的司法体制改革的产物,又该如何直面“成长的烦恼”,迎接更好的未来?
从“问答”到“规则”
——统一裁判尺度的“源头活水”
法答网的高频提问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审判一线对于法律适用的普遍疑问。
“因此,我们起草每一部司法解释之前,都要充分查询并参考法答网相关答疑。”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司艳丽告诉记者。
新的公司法司法解释也不例外。对于牵头起草该司法解释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来说,法答网集中在公司法领域的咨询答疑,都是起草工作的重要参考。
围绕法律适用提出的问题,在法答网上堪称“海量”。截至2025年7月,仅商事审判领域就有5万余件提问,却不到全部提问数量的6%。
法答网上线之初,最高人民法院便明确,“答疑意见仅供学习、研究和参考使用,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要想实现法答网“促进法律准确统一适用”的设立目的,就需要上级法院从超过80万件海量答疑中进一步“挖矿”,进而加工成办案“财富”。
两年多来,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高院深挖法答网中的“宝矿”“富矿”,有针对性地开展成果转化工作,围绕法答网咨询答疑开展起草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业务培训等系列工作,法答网服务审判执行提质增效的效能得到充分释放——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在编写《立案信访诉服实务》一书时,将法答网所涉问题作为重点予以阐明;民一庭深入研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用人单位无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约定无效”这一高频提问,将答复精神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刑五庭结合涉醉驾咨询答疑,在“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中对法答网重点难点问题予以明确。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围绕醉驾型危险驾驶罪、股东知情权等常见提问涉及的类案,提炼固定基本事实要素和争议要素,构建要素式审判辅助模型,提高办案质效。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根据高频提问、精选答问编发《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办案手册(试行)》《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办案手册(试行)》《劳动争议案件办案手册(试行)》,指导辖区法院办好相关案件。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法答网与教学培训相结合,组织山东法官培训学院教研团队针对提问较多的“工伤认定”行政案件疑难问题,加强研究讨论并立项学院专项调研课题。
为了充分发挥法答网“一竿子插到底”调研平台的功能效用,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还会同人民法院出版社专门打造了“调研专区”。
“比如去年3月,我们在专区就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修改开展调研,短短几个月,就收集到大量意见建议,为相关工作扎实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表示,法答网调研专区将推动最高人民法院各部门充分听取一线干警意见建议,加强司法解释调研、提高司法解释起草质量。
从“疑惑”到“不惑”
——精准回应审判一线难题的“答案之书”
在法答网上线一年多时,最高人民法院举行了一场专题“法官讲坛”。来自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法官齐聚北京,分享“用户体验”、交流“用户经验”。
在这场交流会上,来自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的易正平讲述了自己的故事。那时,法答网才刚刚上线一个月,易正平正在为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而纠结困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就彩礼与恋爱期间一般赠与的区分标准问题提交了咨询。
很快,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业务专家答复了他。宣判后,双方服判息诉,纠纷得到实质化解。
更让易正平欣喜的是,判决生效数月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公布。“本案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规则与规定体现的精神是契合的。”
法答网是法官办案当之无愧的“答案之书”。在记者不同时期的采访中,来自审判一线的反馈基本一致——法答网“确实帮助解决了很多实务方面的问题”“查询法答网已经成为了工作习惯,办案前先检索一下”。
2023年7月1日,法答网正式上线。为了确保有人问、有人答、有效果,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先后制定《法答网使用管理办法》《法答网优秀咨询答疑评选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完善工作机制,促推运行使用规范有序,鼓励干警“提好问”、激励专家“答好疑”。
“为确保答疑质量,法答网答疑专家库的专家均从全国法院审判业务专家、资深法官、业务骨干中择优选任,答疑意见的发布有着严格的时限和程序要求。”周加海表示。
直接答疑是发挥法答网审判指导作用最直接有力的方式。针对审判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积极采取主动答疑、提级答疑、自问自答等方式开展直接答疑,强化条线指导。
“由于最高人民法院专家答疑意见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各部门不仅严格按照《法答网使用管理办法》审核把关,对于非单一业务领域、涉及多部门职责的问题,还会与其他部门共同研究,甚至征求中央有关单位意见后再作答复。”周加海向记者透露,最高人民法院今后还将大幅增加解答比例,强化对下督导,为全国法院树立高质量答疑典范。
法律依据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动态调整,法答网的答疑意见也在随之“更新”。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法答网答疑意见准确、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了答疑意见的动态清理机制以及精品答疑的筛选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各部门和各高院将加强定期阅览,对于发现的错误答疑或不一致答疑及时研究提出正确答疑意见,同时指导、督促下级法院加强清理工作。
从“幕后”到“台前”
——延伸司法为民能力半径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今年10月16日,第28批法答网精选答问新鲜“出炉”。这一批精选答问围绕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回应了“知假买假”赔偿金额认定等实践中的焦点难点。
自2024年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联合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在《人民法院报》发布第1批法答网精选答问起,该专栏已对外发布了28批共129个精选答问。
“按照‘及时全面、条线均衡、优中选优’原则,我们从高频提问中筛选梳理出质量较高的答疑,修改完善后先纳入精选答问‘蓄水池’,再择机分批分类对外公布。”司艳丽向记者介绍,为健全精选答问遴选发布机制,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出台了《法答网优秀咨询答疑评选办法》,并建立精选答问评选专家库,从全国法院挑选骨干力量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法答网是最高人民法院在法院办公内网系统搭建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发布精选答问,法答网得以从内部走向外部、从幕后走到台前,将影响延伸至整个“法律圈”乃至全社会。
每批精选答问一经发布,就很快“刷屏”。不少网友将精选答问整理成合集,分享到社交网络平台。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还在《中国应用法学》杂志开设“法答网问题精粹”和“法答网问题研究”专栏,精选法答网上争议较大的疑难复杂问题,供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研究讨论。有律师网友因此感慨:“法答网,多好的法律学习库!”
“法答网精选答问被誉为‘附理由书的批复’。也有专家评价,一个精选答问,解决一类法律问题,指导一批争议案件,是一项花费更小、收效更好的司法为民工程。”周加海如是解释精选答问的价值。
作为司法改革的创新“双子星”,法答网与人民法院案例库正逐渐走向更深的融合。
最高人民法院各部门和各地法院持续推进法答网与案例库工作深度融合,将法答网高频提问和优质答疑作为优秀案例培育工作的重要参考和来源——
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通过定期浏览法答网发现各级法院在袭警罪、组织卖淫罪等罪名法律适用方面还存在较大争议,针对性推荐案例入库;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针对法答网中技术类知识产权及垄断案件业务领域咨询较为集中的相关问题,及时明确裁判标准,报送相关入库参考案例。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针对某案件的核心争议焦点“冒用他人名义入职者在被认定工伤后,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通过法答网提问,该答问入选第18批精选答问。案件审结后,承办人员立即对该案进行编写报送,并成功入库。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技术升级,在目前已实现库网之间便捷跳转、关键词同步检索库网内容等功能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库网融合,实现‘以问强库’‘以库促答’,为法官办案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务保障。”周加海表示。
上线两年多,法答网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低水平重复提问、逾期答疑和不规范或者质量不高的答疑时有发生,技术制约导致许多预期功能无法完全实现,成果转化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
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成长的烦恼”?
“法答网只有好用才能爱用,爱用才能常用。”周加海语气坚定,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将秉承“为法官答疑、为办案服务、为治理赋能”的初心使命,持续加强咨询答疑质量管理,并会同人民法院出版社,继续做好法答网大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研发,提升平台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满足法答网成果转化及数据深度运用需求。
今年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推进政法工作数字化平台建设”“提高司法裁判公正性、稳定性、权威性”。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每一次打开“法答网”,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总是最先映入眼帘。初心照鉴、使命呼唤,全国法院干警与法答网共同书写的关于公平正义的故事,还将继续展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