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层层设套高价推销虚假保健品:“高富帅”一人分饰多角要求“送花篮”……近日,在公安部的协调指挥下,广东省公安厅组织珠海、中山、梅州、清远、云浮等市公安机关分别对“飓风11号”“飓风12号”专案同步开展收网行动,成功打掉电信诈骗犯罪团伙20余个、“盗抢骗”犯罪团伙6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10余名,缴获涉案银行卡、手机、POS机一大批。
“飓风2017”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动向新趋势,省公安厅组织梅州、清远、云浮市公安机关深入研判,成功梳理出“送花篮骗局”“冒充名医、专家高价推荐销售虚假保健品”等多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线索。
警方初步调查发现,“送花篮骗局”的手法是,犯罪嫌疑人通过在各大婚恋交友网站以假身份注册账号,物色离异或丧偶的中年男性或女性,通过网聊编造各种理由迷惑受害人,获取受害人信任后,以自己的服装店、家电店等开业为由,要求受害人送“花篮”祝贺以表诚意,同时再由同伙扮演“花店老板”联系受害人,进而实施诈骗。
“冒充名医、专家高价推荐销售虚假保健品”的手法是,犯罪嫌疑人用购买来的他人手机卡,注册昵称为“壮阳”或“丰胸”名医、专家等名称的微信账号,通过互联网推广营造“诊疗权威”假象,吸引受害人添加诈骗微信账号,在骗取信任后,虚构、夸大受害人病情,高价推荐“三无”保健品,进而实施诈骗。相关案件作案手法隐蔽性强,犯罪窝点遍布广东梅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清远、云浮等市及江西、湖南、湖北等全国多个省份,涉及范围广,受害群众多,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坏。
与此同时,省公安厅组织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地市公安机关对近期省内突出的地缘性“两抢一盗”犯罪类案进行深入研判经营,成功发现一个流窜珠海、中山、江门等市盗销建筑工地建筑材料的犯罪集团,涉及多个团伙、逾百名犯罪嫌疑人。
相关线索上报后,省公安厅高度重视,要求刑侦部门报告公安部争取支持,组织精干警力对相关犯罪实施全链条打击,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省公安厅副厅长林伟雄立即召集刑侦部门研究部署,分别成立专案组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传统“盗抢骗”犯罪线索进行梳理分析。经缜密侦查,专案组全面查明相关犯罪团伙主要成员身份、组织体系、网络架构和窝点分布等情况。4月下旬,在公安部的指挥协调下,省公安厅组织珠海、中山、梅州、清远、云浮等市公安机关,先后对该两起专案开展集中收网,一举摧毁上述犯罪团伙。
昨日,广东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飓风11号”“飓风12号”专案收网行动的战果,并公布了几个典型案例。
案例 1
冒充名医推销“壮阳”“丰胸”产品
在浏览器、搜索引擎里搜索“壮阳”“丰胸”等关键词,有时候会弹出弹窗广告,并介绍一些所谓的“保健品”,广告上还有可以咨询产品的微信号等。你可曾想过,这些产品背后,隐藏着一条庞大的电信网络诈骗产业链?
女子为“丰胸”被骗8000多元
今年3月,受害人刘女士在网上查询丰胸产品,被弹出的“老中医丰韵挺”产品广告所吸引,于是通过添加微信好友联系客服咨询。在客服的推荐及相关案例吸引下,刘女士以1496元向客服购买了产品进行使用。
使用产品数天后,刘女士接到自称“高主任”的回访电话,当刘女士向“高主任”反映该产品没有效果后,“高主任”在电话中告知刘女士体内有分泌物需要去除,于是又推荐刘女士花4800元购买了其他产品。
数天后,“高主任”来电询问刘女士产品效果,被刘女士告知无效果后,“高主任”又推荐“总监”让刘女士联系。“总监”在电话中告知刘女士使用产品无效是因为其身体患淋巴结病变,需要先对病症进行去除,在“总监”诱导下,刘女士再次花费2000元购买了“总监”推荐的产品。在3人的轮番推荐下,刘女士共损失了8296元。
接到报警后,清远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进行侦查,并将情况上报省公安厅。经省、市公安机关刑侦部门通力合作,警方初步查明了4个以“冒充名医、专家高价推荐销售虚假保健品”方式进行电信诈骗的团伙,及其层级架构、作案手法、主要犯罪嫌疑人及涉案资金等情况。
据民警介绍,该4个团伙层级架构、作案手法基本类似,团伙股东之间也相互认识。“这些团伙都是公司化运作,在工商局注册了正规的贸易公司,并在广州、清远等地租了写字楼和仓库等进行运作。其中团伙成员分为股东、主管、推广、组长、仓库管理员、销售等几个角色。股东主要负责出资,主管则协助股东管理人员,每个小组有小组长,其他的大部分为销售人员。”
通过“网络推广”吸引受害者
民警介绍,该团伙的诈骗流程大致分为“注册账号—网络推广—微信诊疗—回访受害人”等4个流程。
首先,诈骗团伙大量从网上或者实体店购入手机卡,注册微信账号,并将微信昵称设为“壮阳”或“丰胸”的老师、顾问等。
随后,负责网络推广的专门人员编写“壮阳”和“丰胸”的虚假案例文章,利用网络推广公司,在一些热门搜索引擎或者浏览器中,对有此类关键词查询记录的网民推送弹窗广告,以此吸引网民来浏览,并添加诈骗微信账号为好友。
“其中一个团伙在一个半月内的网络推广费用就达到120多万元,而卖出的产品成本才2万多元。”办案民警介绍。
诈骗团伙还在微信朋友圈内推送大量的虚假成功案例和聊天截图,营造“诊疗权威”的假象。在添加微信好友后,进行过“话术”培训的业务员会按照内部指定的“话术”,对受害人进行“诊治”。
据警方介绍,“诊治”的流程是对受害者进行问诊后,依照设定的剧本进行虚假诊断,总结出客户症状,并通过虚构、夸大事实的方式,恐吓受害者,随后开始推销自己的产品,并通过微信红包收取订金,通过货到付款的方式发放快递并收回剩余诈骗钱款。
在受害人购买了产品后,团伙成员还会继续假扮“营养师”“主任”“总监”等,通过电话回访的形式继续联系受害人。对表示使用产品无效的用户,以受害人身体有毒素、体质有问题等谎言,诱骗受害人再购买其他虚假“排毒”“调理”产品,进而对受害人实施二次诈骗。
4月18日,收网时机成熟,在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的统一指挥下,清远警方成功打掉电信诈骗团伙4个,捣毁窝点15个,抓获团伙成员220余名,缴获服务器9台、电脑335台、手机442部、银行卡206张、车辆9辆以及诈骗产品7869盒等一大批涉案物品,冻结涉案资金571万余元,初步核实被骗人数8680余人,涉案金额达2700余万元。
案例 2
婚恋网上找对象反被骗“送花篮”
“送花篮”诈骗已是电信诈骗“老套路”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被骗。日前,梅州、云浮警方成功打掉以“送花篮”方式实施电信诈骗的团伙2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40余名。
“送花篮”送了近8000元今年1月22日,被害人卢某梅到云浮市郁南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报案,称其于2017年1月初在某网络相亲平台认识了一名自称钟某的男子,不久,事主与钟某在网上确定了男女关系。
随后,钟某以新店开张的名义让事主送罗汉松以表达诚意,然后发了花店老板的账号给事主。事主分两次总共给花店老板转账了7840元。之后,事主一直联系不上钟某和花店老板,才发现被骗。
与此同时,今年初,梅州警方根据本地接连发生的以“送花篮”方式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特点,深入经营研判,成功梳理出18个“送花篮”诈骗团伙,案件涉及梅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和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冒充“高富帅”“白富美”行骗
据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的主要作案手法是:先在婚恋交友平台上把自己包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然后物色作案对象。“一般均选择离异对象,年龄在35岁以上。这类人经济基础较好且感情上特别脆弱,很容易被人乘虚而入。”
在交友平台认识后,嫌疑人要求对方留下手机号码,并在2~3天内利用“话术”确认恋爱关系。“嫌疑人的婚恋网站账号都是从网上买来的高级账号,可以在婚恋网站上查看到受害者的大部分信息。”办案民警说。
随后,犯罪嫌疑人以在深圳、广州等地开店为由,要求受害人送花篮、送发财树、送彩礼等,然后提供“花店老板”或“礼仪公司老板”的联系方式,让受害人将买花或彩礼等所需的钱打到他们提供的银行卡上。
“他们先是在聊天过程中利用‘话术’摸清受害者的经济条件。除了送花篮外,团伙成员还会冒充对方的父母,以‘嫁妆’或者‘彩礼’为名骗走更多的钱财。”民警介绍,有一名受害者被嫌疑人以“谈婚论嫁”等理由骗走了40多万元。
得手后,嫌疑人迅速将受害人资金通过下一级银行卡或POS机拆分转走或提现,同时将受害人“拉黑”并更改手机号码。
梅州、云浮市公安机关以本地案件为侦查切入点,成功梳理出一批以“送花篮”方式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线索。
情况上报后,省公安厅决定将此案列为“飓风11号”专案,联合打击,集中收网。4月18日,收网行动正式开始,省公安厅组织梅州、云浮市公安机关成功打掉电信诈骗团伙20个,摧毁窝点5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40余名,缴获涉案银行卡683张、手机271部、手机号码卡209张、POS机64部、计算机40部、小汽车13辆,冻结涉案资金440余万元,已查实60多人被骗。
案例 3
以废品收购站为掩护盗抢工地
今年以来,中山市及周边地市发生多起盗窃工地财物的案件。线索上报后,省公安厅决定将此系列案件列为“飓风12号”专案。案发后,中山警方集中侦查资源和办案警力,协同作战。
历经近半个月的侦查,专班民警确定了10余个以家庭为单位、以盗抢建筑工地为职业的作案团伙,并对每个团伙成员的落脚点、作案轨迹、作案现场以及销赃点等进行精准落地。在排查海量资料信息的基础上,梳理出团伙成员个人资料和团伙作案情况,为后期人员的抓捕、审讯、处置、追赃追逃等工作做好准备。
“这些团伙大部分以工地附近的废品收购站为掩护,在凌晨趁着夜色,拆开工地的铁皮围墙等,开着面包车进入工地进行盗窃,将工地上的木板、钢筋等搬上面包车。如果被工地的巡查保安发现,还可能将盗窃演变为抢劫。盗窃得手后,他们马上将盗窃所得物品进行销赃,在天亮前完成。”办案民警介绍。
4月20日,中山警方对潜伏在中山市的各类盗抢窝点进行统一收网,共打掉职业盗抢工地团伙13个,端掉销赃、藏匿窝点40余个,涉案70余串、260余宗,抓获犯罪嫌疑人180余名,刑拘160人,缴获涉案车辆20辆及建筑工地木板、钢筋等赃物一批。(记者 陈健鹏 通讯员 曾祥龙 严卫亮 张华伟)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