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生态园党群服务中心的“飞哥调解室”,门开着,人却常在路上。日均两万步的奔波,是这支队伍的工作常态。
脚步抢在矛盾激化前抵达,乡音叩开当事人的心门,用“笨功夫”啃下“硬骨头”……“飞哥调解室”负责人李荣飞带领的这支队伍,近两年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1起,调解金额超1100万元,成功率达100%。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市越来越多像“飞哥”一样的党员干部冲锋一线:从“坐等上门”到“主动上门”,从普通话讲法到家乡话疗心,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实干攻坚。这正是东莞践行“四个万家”,开展“支部结对帮村”“三访三听三解”活动的生动缩影。
“飞哥调解室”负责人李荣飞(左一)带队做调解工作。
“笨功夫”闯出调解新路
“感谢‘飞哥调解室’,用心帮助我们和企业沟通协调,我想向你们说一声谢谢。”近日,松山湖生态园片区党委热线收到一通特别的感谢电话。原来,近期“飞哥调解室”成功调解4起矛盾纠纷,调解金额达27万元。而这通感谢电话,正来自于其中一位涉事家属。
“如今,大到几十万元的劳资纠纷,小到企业车间内工人的吵架琐事,都可以在‘飞哥调解室’调解。”李荣飞表示,这既可以方便群众,让群众遇到问题“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又可以避免多头反馈,导致问题上交,矛盾激化。
“矛盾不等人,等出来的小摩擦会发酵成大问题。”这位有16年军旅生涯的老兵,退役后始终保持军人本色,主动下沉到松山湖生态园片区,担任片区平安建设组组长,为群众排解纠纷。他负责的“飞哥调解室”,是松山湖首个个人调解品牌工作室。
园区企业员工来自五湖四海,语言隔阂有时会变成矛盾的催化剂。在一次次走访、调研和调解中,“飞哥调解室”敏锐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调解室组建了一支“多方言”调解团队,让乡音成为打开当事人心扉的钥匙。
几句方言寒暄,瞬间拉近心理距离。东莞市松山湖生态园片区党委党建综合组组长黄可盈介绍,调解室成立以来,成功化解劳资纠纷138起、邻里矛盾18起、其他纠纷25起,推动生态园片区纠纷率下降。
“实功夫”筑牢善治根基
“飞哥调解室”的视野从不局限于已发生的纠纷。在日复一日的走访中,他们更擅长捕捉那些“未诉先办”的潜在需求。
社区居民大姐赵艳红对此深有体会。李荣飞走访时发现赵艳红常年照料88岁病弱老人后,不仅联动医护上门指导,更常陪她唠家常疏解焦虑。“他们读得懂你没说出口的难。”
基层党员干部“向前一步”的敏锐,让调解室的工作半径远超纠纷调解:它成了社情民意的“探测器”、群众心事的“解压阀”。
“飞哥团队成了我们公司员工信服的第三方,矛盾更容易化解。”广东香百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事主管罗银凤坦言,以往面对劳资纠纷时,企业常感无力,而“飞哥调解室”的介入改变了困局,成了劳资双方的“定心丸”。
罗银凤笑着补充:“飞哥团队随叫随到,像娘家人一样靠谱。”企业也在“飞哥调解室”的指导下设立调解微站,将矛盾化解关口前移至企业车间一线。“飞哥调解室”将调解经验整理成案例,为企业、工地输送普法宣传、文化惠民等各式服务的同时,也为一线企业职工以案释法。
如今,调解室吸纳了网格员、退役军人、志愿者等在内的工作人员15名。李荣飞底气愈足:“就算我临时有事,其他队员也能马上赶到一线去处置调解。”
以作风建设破题基层治理,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解民忧。目前,松山湖生态园片区设立了“联合调解中心”,整合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家事调解服务等专业力量,形成网格员初级调解、片区党委二级调解、吹哨联动相关职能部门三级调解的联动调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