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颁布实施五周年。五年来,深圳市龙岗区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分类矫正与精准施策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人性化帮扶,为迷途的社区矫正对象铺就暖心回归之路,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筑牢坚实法治防线。
关怀破冰,实地走访消除抵触情绪
“曾经的我一时糊涂走错了路,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我深刻感受到法律的温情,让我相信,即使犯了错误,也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这是社区矫正对象刘某写在当月个人思想汇报中的心得感悟。
原来,刘某因犯诈骗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在龙岗区执行社区矫正。入矫初期,刘某抵抗情绪强烈。龙岗区司法局和街道司法所为刘某成立了专门矫正小组,并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在得知刘某因父亲患病而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后,工作人员以“长辈身体状况”为话题切入点,多次关心其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并通过入户走访,让刘某在熟悉的环境中放松心情,引导其理性思考不服从矫正管理的严重后果,同时帮助其厘清首要目标,即遵守社区矫正规定,争取早日顺利解矫。
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倾听与真诚疏导下,刘某逐渐敞开心扉,倾诉自身困境。
宽严并济,以法释理重塑法治认知
尽管通过前期沟通,工作人员与刘某建立起信任关系,使其抵触情绪有所缓解,但其主动配合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的意识依然薄弱。
工作人员一方面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系统心理干预帮助刘某转变“刑罚过重”等错误认知;另一方面向刘某详细解读判决的法律依据,并以案释法,明确提醒其违反社区矫正规定或面临撤销缓刑等法律后果。
为避免刘某因监管压力产生对抗心理,工作人员在严格执行定期报到、电子打卡等制度要求的同时,也注重提供柔性服务。通过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刘某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变化,并运用角色模拟、换位思考等工作方法,引导刘某正确认识社区矫正监管措施,提升参与教育帮扶的主动性与执行力。
量身施策,行为训练引导重回正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提升矫正教育帮扶实效,龙岗街道司法所矫正小组结合刘某的实际情况,专门设计了一套个性化的行为训练方案,通过“情绪管理+行为规范+正向激励”的组合拳,引导刘某逐步走上生活的正轨。
根据行为训练计划,工作人员与刘某组成结对帮扶小组,共同开展每日情绪记录管理,及时追踪、识别不良情绪,通过分析背后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每天按计划做记录就像在照镜子,让我在训练中慢慢学会如何做好情绪管理,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刘某说。同时,担保人每周都会统计其违规行为次数,以量化数据直观展现刘某的改进成效,并通过每月固定的思想汇报,引导刘某定期总结进步,纠正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该行为计划还引入了“即时奖励”机制。每当刘某取得进步,工作人员都会及时给予表扬和小礼品。“这些看似微小的鼓励,是对矫正对象正向改变的肯定,也是激发他们积极改变的动力。”龙岗街道司法所负责人说。
心理疏导、法治教育、行为训练……在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下,刘某一路克服困难、突破自我。不仅主动询问社区矫正管理要求及注意事项,按时完成规定任务,更加强自身法律知识学习,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帮助其他矫正对象遵守社区矫正管理规定。
“我要把这份改变传递下去,让更多迷途的伙伴知道,只有肯改变,永远有希望。”如今的刘某,正努力重启人生。
未来,龙岗区司法局将持续深化社区矫正工作,优化社会协同机制,让司法的温暖阳光照亮更多特殊人群的人生之路,不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从“管得住”向“矫得好”转变,以更高标准书写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建设高水平法治龙岗、平安龙岗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