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法院进行在线庭审。法院供图
民警送户口簿上门。王东伟摄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广东省各级政法机关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州市中级法院
推进落实29项便民利民举措
近日,广州市中级法院根据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整体安排,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组织干警“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进学校、进单位”等方式,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
通过走访调研,广州中院与市场监管局、市律师协会、鹤边街社区等数十家单位、企业、社区、学校,就电子送达、网上立案审查、改制企业进入司法程序的流程等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并征求了意见建议。
目前,广州中院根据意见建议梳理出29项便民利民举措,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明确具体内容措施、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等,分类型、按步骤推进落实。(彭勇)
深圳市宝安区法院
开设“八小时以外”在线庭审
近日,深圳市宝安区法院针对群众对简单案件快速处理的司法需求,开设“八小时以外”在线庭审服务,进一步深化繁简分流改革,方便当事人参加诉讼。
据介绍,“八小时以外”在线庭审服务的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2~13时、18~19时,适用案件范围是案件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小额诉讼案件和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有特殊快速结案要求,但法官正常上班时间庭审排期已满的小额诉讼案件;当事人确因工作时间难以请假到庭参加诉讼的案件;当事人一方在外地,且几方当事人无法协商一致在正常上班时间开庭的;双方当事人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请求在线调解的。
针对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带来的大量小额诉讼案件,宝安法院积极采取缩短小额案件选案期间、加速小额案件扫描及分案流转时间等举措,切实缩短办案周期,满足当事人的司法需求。(吕静文)
佛山市司法局
推出八项“社区+”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近日,佛山市司法局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部署,以及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关要求,结合市直司法行政系统工作实际,推出八项“社区+”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确保队伍教育整顿活动走深走实。
据了解,八个项目分别是:开展“社区主题党日”推动基层党建共建;深化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社区双报到”工作;开展律师进社区服务民企工作;开展“送法下基层进社区”普法宣传;开展法律援助服务社区系列活动;开展社区安置帮教工作;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社区行”活动;完善社区一线群众法律诉求服务平台。(佛司宣)
肇庆广宁交警
1小时侦破交通肇事案并促双方和解
4月16日下午,市民陈先生陪同儿子来到肇庆市广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南街中队,送上一面写着“破案神速好交警热诚为民保一方”的锦旗,感谢民警陈君炽履职尽责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困。
4月7日8时30分许,南街中队接到陈先生报案称,其儿子早上返校途中,在南街街道南东二路太平洋摩托车城门前路段被一辆小型汽车碰撞倒地,汽车驾驶员扶起小孩送到学校后就自行离开了,学校老师通知陈先生到学校向小孩了解情况后,发现小孩手部和腿部皮肤表面有挫擦伤,并伴有疼痛感,需要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治疗。而且,该小孩还是一名人工耳蜗佩戴者,其人工耳蜗在此次事故中遭到损坏,因价格较为昂贵,希望交警部门可以帮忙找到事故责任人进行协商赔偿。
陈君炽接警后迅速投入侦查工作,通过运用“智慧新警务”,约1个小时就查找出肇事车辆,随后通知肇事驾驶员到南街中队接受处理。肇事驾驶员表示愿意对该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相应赔偿,并向陈先生父子作出道歉,双方当即达成赔偿和解协议。
惠州市检察院
加强监管保护个人信息
今年3月,惠州市检察机关根据省检察院工作部署和群众举报,率先在全市开展专项行动,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就售楼处安装人脸信息识别系统,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进行立案调查,并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依法全面加强监管,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为形成监管合力,促成各行政机关健全监管制度机制,3月26日,惠州市检察院组织召开“人脸信息识别系统安全监管圆桌会议”,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政数局、市消委会、市房协等单位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参加会议,共同商讨破解房地产销售领域个人信息保护难题。
据介绍,“人脸信息识别系统安全监管圆桌会议”强化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职能,拓展公益诉讼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的制度张力,调动多部门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强化人脸信息识别系统采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公益诉讼体系合力,加强全市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任丽媛)
汕头澄海公安
解决独居老人户口难题
4月9日,从汕头市公安局澄海分局户籍民警手中接过崭新的户口簿时,市民张某平高兴得像个孩子,嘴里不停念叨:“感谢,感谢……”30年来一直处于无户口状态的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户口。
2021年春节期间,澄海公安分局莲华派出所民警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在辖区内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行动。当走访至莲华镇上墩村时,发现一名为张某平的独居老人至今仍未落户。
经过一番了解,民警得知张某平于1991年因盗窃罪被判刑并注销户口,出狱后也没有及时回原籍地办理户口登记手续,先后在广州、深圳、中山等地以打工为生。近2年,其因患病,在深圳市救助站接受救助和治疗,直至2020年底才被送回澄海区莲华镇。这30年间,他一直处于无户口状态,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为尽快解决张某平的户口问题,莲华派出所多次组织户籍民警到张某平家中及村委会走访核实,寻找其户口相关信息。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4月9日,民警与村干部一同将办好的户口簿送到张某平手中。
因张某平身体欠佳、行动不便,民警又主动接送其到派出所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之后再将其安全送回家中。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