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寄递”已成为日益突出的贩毒方式。针对这一态势,公安部、国家邮政局、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决定,2021年9月1日至12月10日,在全国集中开展“寄递渠道禁毒百日攻坚行动”(下称“百日攻坚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力打击整治寄递物流行业涉毒违法犯罪活动。
广东作为全国邮政寄递业第一大省,快递邮包数量极其庞大。面对毒情形势新变化,广东省禁毒部门提前谋划,按照公安部、国家邮政局、国家禁毒办部署要求,自9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百日攻坚行动,迅速持续掀起打击整治寄递物流渠道涉毒行动高潮。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共检查寄递物流企业1663家次,发现报告涉毒线索23件,查处违法行为54宗,共处罚款70万元;破获寄递物流渠道毒品刑事案件63宗,抓获犯罪嫌疑人153名,缴获毒品300.44千克。
强化数据驱动打好研判环节“信息仗”
针对寄递涉毒发现难、查控难、监管难等问题,广东公安将大数据应用作为提高发现和打击能力的突破口,充分发挥省市两级专业研判力量,开展深度分析,着力提升精准研判、精准查验、精准管控、精准查缉能力。
省公安厅禁毒局依托省公安厅警务云和国家禁毒大数据中心,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对外省重点地区寄往广东的部分寄递物流数据进行研判分析比对,深挖扩线,收效显著。各地市公安局充分依托邮政管理部门提供的实时寄递物流数据、公安部“华南云端禁毒”专项工作平台以及国家禁毒大数据广东中心资源,探索寄递物流数据共享共用的渠道和办法,结合本地毒情规律特点,组织对寄递物流数据创建分析研判模型,增强发现涉毒线索能力。
“深圳作为全国制造业中心城市之一,海陆空交通运输体系发达,寄递物流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不法分子利用深圳发达的寄递物流渠道从事毒品运输、跨境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也日益突出。”深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加强深圳物流寄递行业监督管理,深圳公安不断强化与邮政管理局、海关的信息互通,以邮政、海关的数据为切入点,依托市公安局大数据底座能力,构建互联网和公安网“双网”监测预警体系,增强寄递物流渠道涉毒线索发现能力。通过大数据模型,对可疑邮件进行精准预警和反向拓展,梳理研判出大量可靠线索,为深圳乃至全国各地兄弟单位的毒品查控打击精准赋能。
同样是寄递物流大户的广州,自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通过启动数据建模大赛,重点支持打造“广州市涉外涉毒邮路预警模型”等涉寄递物流渠道的数据模型建设,优化完善“云递安”“云盾”等系统,强化大数据采集能力,加强涉毒信息分析研判建设,强化日常监督巡查,提升寄递物流渠道涉毒线索主动发现能力,已取得丰硕战果,先后侦破或阶段性收网寄递物流涉毒案件14宗,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47名,缴获毒品冰毒147克、大麻868克、γ-丁内脂495千克,有力打击震慑了寄递物流渠道涉毒违法犯罪活动。
强化侦查打击 打好破案环节“攻坚仗”
漂洋过海的邮包内竟藏着伪装成糖果的大麻制品,犯罪嫌疑人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不料前脚签收,后脚落网。
10月13日下午,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禁毒大队接广州海关缉私局转来的线索,一境外邮包内疑似有毒品伪装物。接到线索后,禁毒大队迅速组织警力对该邮包实施控付。当晚9时许,办案民警在越秀区一公寓内抓获刚签收可疑邮包的犯罪嫌疑人罗某,现场缴获大麻伪装物糖果约220克。
目前,罗某因涉嫌走私毒品罪已被依法刑拘,警方正对毒品来源、交易方式等进行深挖扩线。
据了解,为推动百日攻坚行动向纵深开展,省公安厅禁毒局组织各地加强部门协作,深化综合治理,强化打击整治。各级公安禁毒部门不断加大侦查破案力度,从侦查办理毒品犯罪个案入手,深挖扩线,严厉打击利用寄递物流渠道贩毒的幕后组织者。同时强化区域协作,串并案件线索,深入经营,实行线索共享、案件共办、战果共计,集中侦破一批利用寄递物流渠道贩毒大案。
在此基础上,公安禁毒部门还将建立毒情通报制度,定期向邮政管理部门通报毒情形势变化及毒品犯罪规律特点,加强信息沟通和专业指导,共同筑牢寄递物流行业禁毒防线。
强化责任落实 打好治理环节“管控仗”
7月23日,揭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联合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成功侦破一宗跨省邮寄贩卖毒品案,抓获贩毒犯罪嫌疑人7名,缴获毒品冰毒约700克。警方经调查发现,惠来县某物流公司未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经营快递业务,并在收件寄递环节未对寄件物品进行过机安检,致使毒品通过寄递物流渠道外流。9月10日,惠来县公安机关依据《广东省禁毒条例》规定,对该物流公司处以罚款30万元。这也是全省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对涉毒寄递物流企业开出的首张重磅罚单。
“从全省破获的毒品案件来看,涉及寄递物流企业达30余家,部分企业片面追求市场规模扩张,忽视市场准入标准和行业安全规范等同步建设,为毒品交付提供了可乘之机。”省禁毒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对寄递物流行业事前监督的权限在邮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往往都是事后处罚,公安机关不能依法以治安管理为切入点监管寄递物流行业,导致基层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中难以有效依法处置。
为进一步加强监管、堵塞漏洞、形成合力,9月17日,省公安厅、省邮政管理局、省禁毒办联合制定印发《广东省寄递渠道禁毒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并由省禁毒办和省邮政管理局联合成立百日攻坚行动领导小组,下设百日攻坚行动办公室,负责百日攻坚行动的统筹协调、组织指导、检查督导、指挥调度等工作。各地公安禁毒部门、邮政管理部门均按要求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加强统一组织,强化工作保障。
东莞市禁毒办充分发挥寄递物流行业安全联合监管机制作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对全市寄递物流企业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制度”情况的暗访调查和督导检查,对寄递物流企业负责人开展提醒,并建立通报制度,倒逼企业加强安全管控。
湛江针对区域内快递邮包在本地中转集散的特点,由副市长、市禁毒委常务副主任、公安局局长黄益斌带队督导检查全市重点寄递物流企业,不断加大对中转中心、集散网点的排查管控力度,完善寄递物流业信息化管理,全力堵截毒品中转集散通道。
佛山举办以“示范城市展风采无毒寄递保平安”为主题的2021年佛山市寄递渠道禁毒百日攻坚誓师大会,佛山市禁毒办、市公安局、市邮政管理局相关领导和南海区邮政、顺丰、德邦、百世、中通、申通、圆通、韵达、京东、菜鸟等快递公司领导以及工作人员近600余人参加。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当地禁毒部门联合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组织开展针对寄递物流企业的清理排查工作65次,排查各类寄递物流企业及网点325家,发出整改通知书26份,有效规范了寄递物流行业经营秩序。
“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通过压实党委政府的属地责任、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寄递物流企业的主体责任,切实把寄递物流行业禁毒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力争实现既‘通得快’又‘管得住’。”省禁毒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强化机制建设 打好防范环节“基础仗”
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是应对毒情形势发展变化、解决突出毒品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清源断流、补齐工作短板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各方优势、合力攻坚克难的重要举措。广东省禁毒部门在全力奋战100天的基础上,更着眼于做好“后半篇文章”,以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结合各地区域特点,探索建立和完善寄递物流行业禁毒管理的常态化机制,提升寄递物流行业禁毒管理基础水平。
建立宣传培训机制。深圳市禁毒办研究制定涉毒邮包甄别查处规范流程,对寄递物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总结出涉毒货物查地址、查价格、查表面、查重量、查厚度、查来源“六查”工作法,大幅提升一线揽收人员和安检员识毒、辨毒、拒毒能力。在此基础上,深圳还探索建立禁毒信息员制度,在每个寄递物流网点挑选责任心强、熟悉业务、背景审查合格的1~2名员工担任禁毒信息员,落实涉毒线索报送机制。
落实举报奖励机制。全省禁毒部门广泛宣传《广东省对举报重大毒品犯罪有功人员的奖励办法》,加大举报奖励力度,鼓励寄递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坚决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对符合奖励的人员要应奖尽奖、及时奖励,并严格做好举报人的身份保密工作。
建立保障备案机制。针对寄递物流业从业门槛低、管理松散等问题,深圳市禁毒办从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入手,建立寄递物流业禁毒安全保障备案制度,组织自评达标企业、岗前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到所属街道禁毒办申领办理相关证书。截至目前,共审核发放《安全巡查员合格证书》和《岗前培训资格证书》209张,完成《禁毒安全保障制度备案证明》199家。
建立专项巡检机制。在湛江,除邮政管理部门对寄递物流网点开展日常监督、巡查管理工作以外,市禁毒办还牵头组织公安、检察、交通运输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选择重点时段、重点寄送地区、重点网点开展专项巡检。以开展禁毒清查工作为依托,形成“凡涉禁毒清查,必检物流寄递”机制。行动以来,全市共检查寄递物流网点200余个,出动警力500人次,发现风险隐患20余处,现场整改10处,下发整改通知书10份。
建立追究倒查机制。禁毒部门运用《广东省禁毒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那些因未严格执行禁毒安全保障制度导致发生运输毒品案件的违法违规寄递物流企业、网点进行追究倒查处罚,坚持“一案一通报,一案一倒查”。凡发现寄递毒品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企业法律责任,严厉打击,重拳惩处,以此倒逼寄递物流企业强化其主体责任。
省禁毒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各地将全面深入总结行动经验,固化排查整治成效,细化完善制度规定,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制度落实、堵塞管理漏洞、深化综合治理、加强专案打击,不断净化寄递物流安全环境,提升寄递物流渠道禁毒综合治理能力水平。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