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快点交赔偿金,不然他们不放我走。”家住佛山禅城石湾的何婆婆一早接到“外孙”的求助电话后,连忙带着丈夫赶往银行营业厅汇款,好在银行职员及时察觉到不妥并报警求助,警银联手合力劝阻,成功止付8万元……
“外孙”来电“设局”
老人焦急汇款
8月4日上午11时许,石湾街道一银行职员报警称,两名70多岁的老人疑似被诈骗,正要往陌生账户汇款,需要民警到场劝阻。接警后,石湾派出所民警火速赶到银行,只见营业厅内,两名七旬老人紧紧拽着银行存折说要往徐某的账户内汇款,但是问到是否认识对方时,两名老人表现得遮遮掩掩,不肯透露。
经过询问才得知,当天上午银行工作人员在指导老人家填写汇款单时,按照流程要求询问了汇款用途,但老人支支吾吾、神色慌张,并没有说明具体缘由,只是一味的要求汇款,这一异常举动立即引起了银行职员的怀疑,随即报警求助。
“我们是派出所的,有什么问题跟我们说。”见到民警赶来,何婆婆这才缓缓道出事情经过。原来,当天上午,何婆婆连续接到4个带“+”号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何婆婆的“外孙”,称在参加朋友生日会时,不小心打烂了酒店的玻璃,还划伤了酒店的工作人员,现在人被扣留在酒店,需要赔偿对方8万元损失。因为害怕被父母责骂,“外孙”千叮万嘱提醒外公外婆千万不要告诉自己父母。
听着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像自己的外孙,爱孙心切的何婆婆信以为真,急匆匆地拿起存折、身份证就往附近银行跑,期间,“外孙”还不断与老人通话,不断制造紧张情绪,使老人确信“外孙”深陷困局,急需帮助。
反复劝说讲解
警银联手“破局”
“这是骗局,你外孙根本没有出事!”民警现场直接揭穿骗局,并对冒充熟人诈骗的套路进行详细剖析,在民警、银行工作人员双方共同反复劝说下,何婆婆慢慢才意识到上午接到的带“+”号的电话并不是通讯录里外孙常用的号码。
“那我的外孙是不是真的安全啊?”为了进一步打消老人的顾虑,民警还找来老人的儿子到场,当面打电话给真外孙核实,“我在上着班,根本没有发生这种事。”听到电话里熟悉的声音传来,何婆婆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
“接到自称‘亲属’的陌生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石湾派出所民警现场对冒充熟人诈骗手法展开反诈宣传,并叮嘱家属平时要多关心老人的动态,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多亏你们尽职尽责,耐心劝阻,才帮我们避免了8万元的损失。”老人儿子随即对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连声道谢。
警方提醒,中老年人,在遇到自称“亲属”的陌生人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可先通过电话或当面与家庭其他成员进行核实,在转账汇款之前多与家人沟通商量。子女晚辈要多关心家中老人,与老人们常联系、多沟通,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禅城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