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明确,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可通过监督管理、教育帮扶,促其在社会化环境下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悔罪意识,消除重新犯罪因素,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去年8月30日,《广东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印发。一年来,东莞持续落实社区矫正工作各项要求,通过发动社工力量广泛参与、大力创建“智慧矫正中心”等举措,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更顺利地融入社会,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社工力量积极参与社区矫正
今年22岁的汪某大专毕业后,从外地跟随母亲来到东莞莞城生活,一直没有固定职业。去年5月,汪某在住所中趁室友毛某熟睡后,用毛某的指纹解锁手机,从其微信中盗走5000元。被抓获后,汪某对毛某进行了赔偿,并获得了谅解。而后法院判汪某拘役三个月,缓刑四个月,缓刑考验期自2021年12月17日起至2022年4月16日止。去年12月28日,汪某在莞城司法分局办理了入矫手续。
莞城司法分局张丽社工工作室于2019年9月18日成立,是东莞首个以社工个人名字命名的司法工作室。该工作室鼓励社工带动有意愿的人员对社会服务项目进行调研和试验,构建良性沟通平台,减缓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焦虑,帮助其及时认知错误,更好地回归社会。
张丽社工工作室司法社工全程介入汪某的社区矫正环节,并在入矫谈话和心理测评中得知汪某虽对盗窃感到懊悔不已,但一直未能正确认识自身犯罪行为的严重性。针对汪某的情况,司法社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对汪某加强心理辅导,做好日常监督管理,正确引导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生活、工作等各项帮扶。
经过四个月的有效矫正,汪某顺利解矫,并深刻认识到盗窃行为是违法的,表示今后会继续加强自身法制教育,遵纪守法。
据了解,早在2009年,莞城司法分局就已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探索“矫得好、管得住”的有效途径。张丽社工工作室的成功创建,是莞城积极试点社区矫正感化服务的体现。
“社工参与社区矫正,充分彰显刑罚执行过程中的温情。”莞城司法分局工作人员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街道累计接收社区矫正386人,其中解矫331人,在矫55人,未发生因脱管漏管而引发的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解矫人员也未发现重新犯罪的情况。
深化社区矫正对象帮惩并重
今年27岁的严某现居东莞塘厦。去年2月20日,其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社区矫正期限自2021年3月16日起至2025年3月15日止。去年3月18日,严某至执行地塘厦司法分局报到。
今年1月25日,工作人员进行日常信息化核查时,发现严某未按规定上传照片。经询问,严某承认于1月24日晚乘私家车离开东莞到了湖北男友家。1月30日,在工作人员多次提醒警告下,严某返回东莞。
因不请假外出,严某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有关规定,后塘厦司法分局提请市司法局对严某使用电子定位装置。2月10日至11日,市司法局先后出具《社区矫正使用电子定位装置决定书》和《社区矫正警告决定书》。
严某受到警告后,塘厦司法分局上调其管理等级,加强日常监管管理,并将其受到警告的案例进行了公示。严某在懊悔不已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违反了监管规定,表示能够遵守信息化监管规定,也能按时电话及书面汇报情况,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目前,严某情况稳定,未发生违规违法行为,电子定位装置也已撤除。
“严某违反社区矫正规定受到了相应处罚,终于在工作人员的严肃告诫、耐心宽慰和心理疏导下改过自新,而这只是近年来塘厦不断深化社区矫正对象帮惩并重的一个缩影。”塘厦司法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对矫正对象采取审前调查严格化、监督管理人性化、教育走访定期化的方式,指定工作人员每月跟踪掌握矫正对象动态。此外,开展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每月一主题”学习活动,增强社区矫正对象法治观念和道德素质。
同时,塘厦司法分局先后在镇法治文化公园、敬老院等地建立公益服务阵地,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性别、年龄、特长、犯罪类型等,制定个性化参与公益服务的方式,培养社会责任感。“我们还通过传统节日走访排查、持续强化就业技能帮扶等,慰问家庭困难或有严重疾病的人员,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塘厦司法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塘厦已社区矫正438人,目前仍在社区矫正中的有131人,全镇社矫对象无脱管漏管、无重新犯罪,社区矫正成效明显。
多举措推动社区矫正“智慧升级”
今年7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颁布实施两周年,今年8月是《广东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印发一周年。近年来,东莞全面聚焦“法治、平安、精准、智慧”矫正建设,多措并举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力争为平安、法治东莞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此,东莞市司法局积极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先后印发了全市“智慧矫正”建设方案和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推广应用VR“沉浸式”震撼教育、自助矫正终端和移动矫正终端等创新项目,并强化对基层的指导检查。
线上,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及时对接解决各镇街司法分局在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高效率部署推进;线下,组织各镇街司法分局相互调研探讨,开展实地督导检查,补齐工作短板。目前,各镇街司法分局均在加快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努力打造社区矫正工作智能化运作前沿阵地,进一步推动“智慧升级”。截至目前,茶山、大朗、长安等镇街司法分局已深化“智慧矫正”重点应用,企石、寮步等镇街司法分局也基本完成“三区十九室”中心建设的提档升级。
同时,东莞市司法局要求全市全面实施“五个一”(即每月集中组织一次入矫宣告、一次教育学习、一次社区服务,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点名,每半年开展一次“震撼教育”)教育矫正模式,并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以及东莞传统文化,按月开展“人间自有真情在”等主题教育。
“市司法局通过公开采购,择优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由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部分社区矫正主题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社会关系改善等工作,拓展教育帮扶渠道,有效促进社区矫正对象更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东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东莞市司法局还指导各镇街司法分局积极探索社矫工作与普法宣传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社会影响力和群众知晓率。通过悬挂条幅、制作展板、设置宣传台、发放宣传册、现场咨询等形式,全方位加深群众对社矫工作的认识,引导群众积极关注和帮助身边的社区矫正对象,全面夯实社区矫正工作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