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司法力量下沉,强化源头综合治理,探索诉源治理新路径。
近三年来,全市法院累计诉前化解纠纷12284件,其中2022年1月至8月诉前调解案件4133件,调解成功2627件。
强化“全链条”诉源治理
弹好定分止争“协奏曲”
主动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的紧密配合。河源中院与市金融局等46家单位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推动解纷体系从“平面化”向“立体化”转变。
全力推进司法服务网格化,依托61个法官联络点、59个诉讼服务站,在未设人民法庭的乡镇建成7个网上巡回法庭,打造“庭、站、点、员”四位一体便民服务网络,让基层群众就近就地解决“烦心事”。
积极扩大多元解纷团队“朋友圈”,在道路交通、金融消费、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纠纷多发领域成立20个专业调解工作室。源城区法院聚焦老年人参与诉讼难题,联动老年人协会建立“法暖桑榆”诉前调解工作室,保障老年人权益。紫金县法院联合人大政协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与妇联共建“和·美”家事诉调对接中心,从代表委员、妇联干部等选聘特邀调解员27名,拓展“编外调解员”队伍。
强化纠纷实质化解
打好多元解纷“协同战”
推行“庭所共建”协同治理,连平县法院忠信法庭联动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开展“庭所共建”,东源县法院灯塔法庭与辖区8个村委会签订《联动联调共建协议》,和平县法院彭寨法庭、龙川县法院龙母法庭依托“庭所共建”机制,强化法庭和司法所联动联调。今年以来,忠信、灯塔、彭寨、龙母法庭联动镇司法所、派出所开展诉前联调,调解成功率56.1%.
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河源中院积极指导东源县法院主动参与构建“府院联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成立东源县行政争议诉前和解中心,打造行政纠纷源头治理、实质化解新平台。
创新多元调解新方式,东源县法院灯塔法庭探索出庭前摸底、庭审释法、庭后疏导矛盾纠纷化解“三步法”;紫金县法院柏埔法庭创新“法院+”调解系列模式,龙窝法庭将当地擂茶文化融入案件调解中,创新发展“客家擂茶调解法”,引导当事人在茶台上解心结、化事结,案件调撤率83.9%.
强化司法审判职能延伸
下好法治宣传“先手棋”
聚焦群众多元需求,探索开展“菜单式普法”,今年以来,全市法院依托执法办案、多元解纷、司法建议等载体,因地制宜开展上门调解、巡回审判58场次,把赡养纠纷、邻里纠纷等乡村典型家事纠纷的庭审搬到村头巷尾、田间地头,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以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紫金县法院结合地方圩日习俗,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创新“法律赴圩”,让普法接地气贴民生。今年以来开展“法律赶集”23次,让村民零距离体验“法律大餐”,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