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来自粤西山区的基层代表,在这里我为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建设工作的做法点赞,也要为信宜法院的人大代表诉调对接工作室代言……”
5月27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高级工程师王世琴在讨论“两高”报告时,在高度肯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同时,为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带货”。
人大代表诉调对接工作室缘何开进了这个山区法院?作为非法院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缘何频频为这个法院点赞?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进了广东省信宜市人民法院一探究竟。
创立“法院+人大代表+人民调解员”调解新模式
信宜市地处粤西山区,地少人多,农村的宅基地、农用地、林地等在集体分配、置换等过程中常常缺少明确的权属证明,农村相邻关系纠纷较多,土地权属争议的背后甚至还夹杂着繁琐的家庭邻里矛盾或分家析产过程中的新恨旧怨。
一些村民往往为了一棵树的归属、一条水沟或房前屋后的界至等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不下,甚至拳脚相向。而且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多为亲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或叔侄邻里等血脉宗亲关系,各执己见,导致此类案件调解难度大,处理不当,有可能小事变大事,甚至导致“民转刑”。
“这类纠纷的处理往往会占用大量的司法资源,案件经历了一审、二审仍难做到案结事了,偏执的当事人会信访闹访甚至越级上访。”作为工作室的“常客”,王世琴对信宜的情况如数家珍。
王世琴所在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12月。从2018年开始,信宜法院为妥善化解农村相邻关系纠纷等农村突出的矛盾纠纷,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当地人大的支持下,着力于探索“法院+人大代表+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模式。
“人大代表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独特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协调力,通过法院委派调解、委托调解、特邀调解、协助调解等形式,人大代表以特邀调解员身份开展基层民间纠纷预防和化解工作,代表已经成为法院依托开展调解工作的常客。”信宜法院院长梁智良告诉记者。
目前,信宜法院在全市19个镇(街道)成立了32个人大代表诉调对接工作室,工作室由辖区人民法庭和镇、村(居)委会共同管理,已有1100多人次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工作,参与调解案件1369件,成功调解1126件,调解成功率82.25%.人大代表诉调对接工作室做法还入选2019年广东省调解业务培训班培训教材《全省调解工作经验材料选编》。
发挥叠加效应按下解纷“快进键”
“马代表,您好!我们这里新收了一起茶山镇山林道路开挖造成山下稻田失收的纠纷案,双方闹得很僵……”
茂名市人大代表马金连是茶山籍人,对茶山镇的地理环境、风土民俗比较熟悉。接到信宜法院何法官的电话后,驱车前往案件争议地点。
“代表讲情理,我来讲法理。”何法官认为“代表+法官”的叠加效应为化解矛盾找到了最佳突破口。“从立案到调解成功仅用12天,双方当事人还没到过一次法庭!”
无独有偶。广东省人大代表卢海霞是信宜市人民医院医生,在一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中,卢海霞针对被告疑问作出现场专业解答,让被告心服口服:“这9万块赔得明明白白,我没有意见!明天我就去银行打款……”
人大代表诉调对接工作室为纠纷案结事了按下了“快进键”,也为构建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新格局添加了“催化剂”。家事调解工作室、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一体化处理中心、民营企业经济纠纷调解工作室等纷纷落地,化解类型化、专业化、区域化的矛盾纠纷形成了“最佳联盟”。2017年以来,信宜法院通过多元解纷机制处理矛盾纠纷3万多宗,超六成的案件在诉前得到有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