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11月底在汕头举行的亚洲青年运动会(下称“亚青会”),汕头市提出“办好一次会,提升一座城”的目标。提升城市品质,交通顺畅是关键,为此,汕头公安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举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努力解决城市交通堵点痛点,打造平安顺畅、井然有序的交通环境,“绣”出汕头的路畅民安。
改变
道路拥堵历史问题得解决
汕头市区由于历史原因,交通设施欠账严重,但汽车、摩托车、电动摩托车保有量逐年大幅提升,而道路通行量增长却缓慢,加上近一两年市区多条大路在维修,交通拥堵问题较为严重。
然而,2021年春节期间,到汕头探亲访友的市民却惊讶地发现,汕头市区没有以往那般拥堵,交通畅顺多了。
为此,本报记者日前深入汕头市黄河路、衡山路、金砂东路、龙北市场等街头巷尾采访,得出的结果也接近:汕头市区的交通确实比以前畅顺了。
3月5日18时10分,正逢周五下班晚高峰,恰逢斜风细雨,本报记者从汕头市公安局澄海分局交警大队采访后打算赶往长平路广海大厦,原以为下雨加上晚高峰,路上应该会遭遇拥堵,然而以往需1个小时的车程,实际仅用45分钟就到达目的地。汕头的道路交通秩序经过近一年整治,确实大变样了。
措施
三轮“百日行动”实现质的改变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难题,汕头交警从2020年4月17日至2021年3月13日,先后开展3轮“百日行动”交通秩序大整治,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并取得实效。
怎样才能还汕头市民一个畅顺的交通环境呢?在汕头,摩托车是不少市民的主要出行工具。对此,汕头交警开展涉摩电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摩托车无牌无证、不按道行驶、“闯禁行”等交通违法行为,对达到报废标准摩托车依法查扣机动车驾驶证、车辆并强制报废。此外,积极推动各相关职能部门从销售、加油、停放、路面行驶等多个层面加强监管。同时,优化合标电动自行车登记注册程序,推出商家代办等措施方便群众办理上牌业务,每天上牌数量由原来的30辆增加到100余辆,目前已登记2万余辆,有效引导群众选择合法的交通出行工具。
同时,汕头交警坚持“治乱象”与“建设施”相结合,例如对交通标志标线等进行科学化、合理化“微改造”;严格实行汽车与摩托车、非机动车分离及各行其道,按照规范要求在道路两侧增设隔离护栏、提示标志和警示灯等交通设施,减少摩托车、非机动车进入汽车道的随意性,有效解决其他机动车随意停放路边等问题;优化信号灯配时方案,根据不同情况对海滨新兴、外马大华、金砂东厦等70余个路口信号灯配时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最大限度提高通行效率。
针对行人违反交通安全问题,汕头交警开展行人翻越交通隔离栏专项整治行动,对发现的行人横穿马路、翻越中心隔离栏等乱象,除对违法人员进行查处和教育外,还让违法当事人手持宣传板在路口参加交通志愿服务体验式活动,协助劝导市民遵守交通秩序。
而对于2020年以来汕头市中心城区道路建设、改造施工密集,由此带来的施工路段交通安全隐患、堵塞等问题,汕头交警组织专门人员对中心城区36处占道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其中9处占道施工交通管制措施已经超期、工程尚未完成等情况,立即对相关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进行约谈,督促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落实工程计划,立即落实整改措施,并对其余27处仍在交通管制措施期限内的施工占道单位发出提醒函。
经过三轮“百日行动”大整治,汕头中心市区的道路交通秩序实现了质的变化。
优化
解决痛点提升车辆通行效率
交通秩序改善了,那对于道路改造而造成的堵点该怎么解决?黄河衡山路口目前正在进行城市快速道路的改造,东南方向路口车道变窄,只剩一条半车道,车辆通行效率低,特别是遇到大型车辆,无法一次性完成转弯或者掉头,容易造成拥堵。要想解决通行缓慢问题,必须拓宽道路,但由于快速通道的桥墩无法移动,只能考虑将黄河路东南边空地的围墙往后移。
汕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龙湖大队二中队中队长纪拥深通过走访国土局、城市规划局等部门,以及对该空地周边商铺进行走访了解,得知该地属于汕头经济特区某厂房开发有限公司,而该公司的业主是香港人,但由于其长期居住在香港,无法与其取得联系,导致工作一度无法开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纪拥深开展深入走访,终于找到业主的亲属。一开始,该亲属称如将围墙后移,涉及到土地问题,业主表示不同意。纪拥深和同事多次主动上门耐心做解释工作,最终与该业主取得联系,随后向该业主解释拓宽道路东南面车道的深远意义。最终,该业主同意将该地的围墙往内挪,拓宽了道路东南面车道,极大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解决路口拥堵难题。
这只是汕头交警疏导道路拥堵的一个缩影。在汕头交警队伍,还有许许多多像纪拥深一样辛勤奉献的交警,他们主动发现交通堵点痛点,切实为汕头的路畅民安贡献汗水与智慧。
汕头的交通整治行动也得到市民的支持拥护。3月8日起,汕头市存心慈善会100余名志愿者身穿志愿者服饰,佩戴志愿者胸带和红色帽子,每天9~11时、15~17时在中心城区14个重点路口协助交警维持道路交通秩序。
创新
“微循环”改善校园周边交通
汕头市区交通改善了,亚青会主会场的澄海区交通状况又如何?记者日前前往澄海区一探究竟。
据介绍,自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动”以来,澄海区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城区主要路口佩戴头盔率接近100%,全区交通事故有效警情同比下降20%,2020年涉摩电亡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3.33%.
这份优异成绩单的背后,是澄海公安分局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交通管理的痛点难点堵点,大胆探索“一盘棋、微循环、治堵点、增车位”交通治理“澄海模式”,有效缓解了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治出了交通秩序新气象。
“净化交通环境是‘百日行动’的首要任务,我们严厉整治交通乱象的同时,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澄海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大队长许勇平告诉记者,“净化社区(物业小区)”活动中,以辖区主次干路、支路和背街小巷所涉道路和物业小区停车场为重点,对占用公共停车位、公共资源的摩托车、“僵尸车辆”进行全面排查登记并标识,发布公告限期清理整治。全区设置15个交通管理网格,划分好“责任田”,将交通管理延伸至社区、村居、小区、单位。同时,对交通设施进行优化升级,包括交通信号灯升级改造、交通标线、分隔设施等建设。
在228国道澄海段及文冠路、登峰路等路段,不时可见交警执勤的身影,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汽车礼让行人、摩托车驾乘人员均主动佩戴头盔……除了严查严管外,澄海区形式多样的“走心”宣传,也取得了群众文明交通意识提高、交通秩序持续向好的可喜变化。该区创新开展“一盔一带”“从戴头盔做起”“拒绝超载超限”“净化物业小区”警企联动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务工人员积极参与交通安全宣传。同时,通过无人机“空中喊话”、交通执法直播、“举牌集赞”、参加交通劝导等手段,以及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深化行业宣传引导等,使文明交通意识深入人心。
上下学时段,学校周边交通拥堵现象如何破解?许勇平给出的答案是——校园交通“微循环”。澄海区选取澄海汇璟中学为试点,积极探索在校园内外搭建一套改善交通通行环境的“微循环”道路系统,进一步优化校园内外道路交通秩序,保障学生上下学时段交通安全。
“我们在校园内划设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横道斑马线等交通标志标线,科学区分、合理连接校园内各个区域,校门口设置醒目的交通导向指示牌,划定家长接送学生的缓冲区、接送区域,确保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安全快捷通行。”许勇平说,在这些标志标线“交通语言”的熏陶下,师生们文明交通意识有所提高。
据统计,澄海区实施校园交通“微循环”以来,家长接送学生平均节约5~10分钟,节省了50%的警力,有效缓解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实践证明,校园交通“微循环”具备有效的复制推广性,澄海区将不断完善,力争在全区学校全面推行。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