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陈某桂(左)、王某康(右)落网。警方供图
近年来,“直播带货”热潮席卷我国电商行业,与此同时,直播售假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中山港口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网络售卖假冒名牌服饰案,涉案价值超400万元。据了解,被抓获的6名团伙成员中既有一家三口,也有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无法继续出国留学的留学生,目前已有3人被依法刑拘。
「“致富之路”」因投诉率过高“翻车”
今年刚满26岁的王某康是一名河北小伙,大专毕业后,开始尝试挣取自己的“第一桶金”。他只身一人从河北老家来到广州,在服装批发市场发现一条“赚钱的路子”。
由于法律意识淡薄,王某康开始从事售卖“高仿货”的生意。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他开通了自己的直播间,专门售卖“潮牌”。自2019年5月开播,王某康成功吸引近14万粉丝,售出的服装总量达9.3万件。
在王某康的直播间里,记者看到首页的简介中写着“每晚7点半到9点准时开播”,而每一则短视频下方的留言区,都有顾客主动询问货品是否为“最高版”,至于货品质量,则褒贬不一。有留言表示“以后指定这家店来购买”,也有留言称“衣服的质量非常差,一看就是假货”。对于这些评论,王某康很少作出回复,而是选择用注册小号的方式,继续从“铁粉”身上收割暴利。为了回应大家的“低价”需求,他也不断压缩进货成本,选择质量较差的单品用于售卖。
货品质量没了保证,一来二去,直播间的投诉率越来越高。2020年12月底,平台运营方在日常电商举报回查中发现王某康直播间里的售假端倪,于是联系商品品牌方对王某康直播间中售卖的商品进行购检,鉴定结果显示为贴牌生产的假货。
平台运营方与品牌方随即向中山港口警方报警。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摸排,警方成功掌握了以王某康为首的售假团伙,并摸清整个团伙的组织架构。
「利欲熏心」一家三口走上歧途
随着抓捕时机逐渐成熟,专案组抽调精干警力展开收网行动。
1月14日,港口警方在广州市白云区某社区将包括王某康在内的6名团伙成员抓获,捣毁一个假货仓储窝点,当场缴获假冒品牌服装1000余件,同时缴获电脑、手机等作案工具一批,涉案价值超过400万元。
经讯问,王某康如实供述了其通过社交通讯软件,从上游制假商家处以极低价格“进货”,随后在直播间提价销售的作案事实。截至目前,王某康根据季节变化售卖的不同种类服饰单品共涉及13个知名品牌。以高仿某知名品牌的羽绒服为例,王某康进货成本在350~450元不等,但最终售卖价格高达999元,溢价甚高。为防止被举报,王某康还将直播间售卖的商品,设置为直播结束后立即下架。
由于获利颇丰,王某康选择把生意继续做大,将其父母王某永、段某辉接到广州帮其做收发货工作,并雇佣董某彦、罗某、陈某桂等人处理客服、业务接洽等工作。在所居住的社区,王某康用非法所得租住了两间单元楼房间,一间由其父母与一名工作人员管理,负责日常收发货,另一间则作为工作室,用于直播与客服服务。据王某康供述,其为雇佣员工支付每人每月5000元工资,余下资金则用于生意周转。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被雇佣的员工中,有一名未满18岁的留学生陈某桂。据悉,受疫情影响,陈某桂无法继续出国留学,在朋友的介绍下,他选择跟随王某康干起了违法勾当,最终为自己的人生留下污点。
目前,中山警方已依法对王某康、董某彦、罗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王某永与陈某桂被取保候审,段某辉被教育释放。下一步,港口警方将对该案及其上游制假商家进行深挖扩线。
“制假售假要不得,毕竟早晚会‘翻车’。”港口警方提醒,电商商家要守法经营,用户网购时切记保持头脑冷静,不要被主播个人的片面之词所迷惑,购物时要留下购买凭证及相应证据,以备维权。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