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自“平安+满意”2.0创建行动开展以来,清远市公安机关紧盯群众诉求集中、社会广泛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民生实事、群众关切和公安主责主业,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群众关心关注的小事做起,开展突出警情“微治理”,切实加强“护校安园”,全力推动“团圆”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等,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提升清远公安“温度警务、暖心民警”新形象。
警情“微治理”解民忧
打架斗殴、涉赌、噪音扰民……这些看似“小案”的警情,对广大群众来说却是日常生活中的“大事”,严重影响着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近年来,清远市公安机关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深入开展突出警情“微治理”,有效化解群众“烦心事”。
每隔半个月,清远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就对打架斗殴、涉赌、噪音扰民等突出警情进行一次量化分析,通过建立对各县(市、区)突出治安警情升降率对比通报机制,形成《整改通知书》后下发各地进行整改。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警情,清远公安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治安“微治理”,加大力度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全市各地公安机关组建专门的巡逻防控队伍,并强化巡特警、辖区派出所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巡逻防控责任,落实“警灯长亮”工程。
针对重点时段、路段、场所,公安机关加强街面屯警和凌晨时段的常态化清查,全面提升对突出治安警情的有效防范和快速处置能力。
在城市机动车喇叭噪音治理方面,清远市公安交警部门制定了《集中整治机动车乱鸣喇叭专项行动方案》,全面摸排全市机动车禁鸣区域、路段和鸣笛非现场执法设备,以及拟新增的禁鸣区域、路段、鸣笛非现场执法设备情况。
经摸排,全市现有机动车禁鸣区域、路段20个,鸣笛非现场执法设备2个;拟新增机动车禁鸣区域、路段2个以及鸣笛非现场执法设备3个。
“铁骑护学”保安全
在清远,每天都能看到铁骑队员在各个学校门口路段执勤,风雨无阻。他们一边指挥交通,一边护送学生过马路。经过长时间的疏导,各学校周边路段的交通拥堵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各类安全隐患无形中也得到防范。
据悉,清远公安已全面启动“铁骑护学”勤务工作,将铁骑队员分别派驻辖区周边学校,通过“机动巡逻+定点执勤”相结合的方式,在重点时段派出多组警力投入路面一线,加大学校门前“分段式往返巡控”力度,旨在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校园安全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清远公安高度重视“护校安园”工作,专门组织召开全市校园安全工作会议,要求全警动员、分工包干进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四个一”(全面检查一遍、全员培训一遍、全部演练一遍、全体承诺一遍)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切实做好校园安保工作。截至目前,已持续开展4轮拉网式校园安全大排查、大整改,并会同教育部门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出动警力8.3万余人次、警车3.7万余辆次,排查整改校园内部安全隐患1000余处;同时设立“护校岗”1165个,建立校园安全最小应急单元1303个,发动校园周边群防群治力量4.4万余人次参与校园巡逻值守行动。
在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安抚救助机制方面,清远各地公安机关相继推出未成年人救助专区,建立并下发《清远市未成年“一站式”取证中心运行办法(试行)》。截至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已建成7个“一站式”办案专区,均已投入使用。
“团圆”行动助梦圆
今年8月12日,在多家媒体的见证和祝福下,来自清远英德的叶先生和亲生父亲紧紧相拥,一个失散28年的家庭终获团圆。近年来,清远公安依托“智慧新警务”建设和打拐信息系统,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方法,强化科技应用,助力被拐儿童重回亲人怀抱。截至目前,已帮助33名失踪被拐人员顺利回家,其中失散年限最长的达30年。
据悉,为推动“团圆”行动取得更大战果,全市公安机关积极开展宣传发动、采集数据、完善信息、比对核查、积案攻坚、认亲确认等工作。
以完善信息为例,各部门、警种密切配合,通过查找梳理多年前报案笔录等材料,不断完善信息数据,增加线索核查研判的工作内容,提高比对概率。
今年7月,家住清新的李某到辖区派出所求助称,30年前,家中长辈趁其外出之际,擅自将其女儿交由他人抚养。期间虽历经多次寻找,却始终没有结果。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今年李某与友人的一次偶然交谈中。当时,清远公安正开展“警徽闪烁新生启航”专项工作,在得知可享受免费采集基础信息、进行DNA鉴定的便民服务后,李某抱着“再试一试”的心态前往公安机关,在民警的帮助下进行DNA血样采集并检验入库。
经过一系列线索核查和信息研判,女子罗某出现在警方视野。后经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检验鉴定,李某与罗某符合亲生关系。今年8月22日,在清远公安的帮助下,失散整整30年的一家人终于迎来团圆。
如今,清远市免费采集DNA比对寻亲的绿色通道已搭建完毕,36个免费采血点遍布各县(市、区),且免费采血工作不受户籍地域限制。此外,为让更多失散家庭实现团圆,清远市公安局还制定《清远市公安机关群众举报涉拐卖儿童类违法犯罪奖励办法》,并于6月3日向社会征集有关线索。截至目前,共收到失踪被拐儿童线索近30条,经公安机关核实确认,已找回儿童7名。
便民服务暖人心
日前,清远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户政中队在工作中了解到,居住在清新区禾云镇的86岁温婆婆至今仍无户口,对此,户政中队民警多次深入社区、乡村进行走访,了解温婆婆的原始户籍等证明资料,免费为温婆婆和其儿子做亲子鉴定,并主动将温婆婆接到浸潭派出所,为其办理户口登记和身份证,最终解决了温婆婆50余年无户口的难题。
这是清远公安户籍窗口业务工作的一个缩影。为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累的实际问题,清远公安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办事窗口,拓展便民服务渠道,让群众“一站式”“一网式”轻松办事。
为方便老年人办事,清远公安实行长者“优先办”,在车驾管、出入境业务部门开通老年人办证绿色通道,设置老年人专属服务窗口,实现“免预约——填表——受理”的“一条龙”“一窗式”服务,并配备引导员提供精准的人工咨询、指引。今年以来,已为老年人提供“优先办”服务671人次。
在车驾管服务便民措施方面,全市车管窗口实行节假日“错时办”,业务窗口在法定节假日不休息,为群众及时办理驾驶证换证、机动车检验审核、应急保障单位车辆上牌等业务。同时,推出户政服务“全市通办”,包括出生登记、市外迁入、户口注销、恢复户口等57项户政业务,办事群众还可通过微信快速预约,就近办理相关户籍业务。
为方便驾驶人进行体检,全市车驾管窗口、机动车驾驶人考场、警邮合作网点、24小时无人车管所等场所推广使用驾驶人自助体检机。群众考取驾驶证和驾驶人换证时,只需带上身份证,即可通过自助体检机完成信息采集、体检结果上传等业务,全程仅需6~10分钟,真正实现“自助办”。自助体检机投放以来,共惠及群众1.2万余人次。
针对车驾管业务办理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清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办证大厅设立专门受理群众咨询、建议、投诉和无处办理事项窗口,安排经验丰富的业务人员,为群众解答咨询、协调帮办、反馈意见建议,让该窗口成为“办得成事”站点。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