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晒美照,就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密码设置太简单,网站也许会被黑客登录控制;网上聊天遇到“意中人”,结果却是“杀猪盘”……
网络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10月11日,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之际,罗湖“双周发布”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专场。
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深圳罗湖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委网信办主任林浩锋携手罗湖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反诈中队副中队长董晓飞、罗湖区金融服务署金融促进部部长陈佳能,共同解码罗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揭秘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并引导居民安全地购买网络金融产品。
定期网络“体检”
完善安全防护体系
疫苗注射、核酸采样,大部分居民都经历过。这个过程中,填写的个人信息如何处置,有泄露的风险吗?
林浩锋介绍,罗湖区在疫情防控期间,出台专项《数据安全工作指引》,通过建立涉疫数据分级分类机制,健全数据申请使用流程,保证数据访问权限最小化原则,强化数据相关应用授权管理机制。同时,指导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熟练运用数据表格加密、数据导出脱敏等技术手段,防范数据泄露风险。
这样规划、周密的处置背后,是罗湖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该体系包含“织网”“固基”“筑坝”“护苗”四方面内容。
其中,“织网”,即编织由罗湖区委网信办牵头,公安、政数、教育和街道办等多部门齐抓共管、责任明晰的网络安全防护网,构建“网信+政数+公安,区—街道—社区”的网络安全核查处置机制。
在罗湖,网络安全工作已纳入到对全区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的绩效考核当中。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林浩锋表示。“固基”,就是加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罗湖区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针对政务、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提高常态化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水平,加大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的排查和防御力度。
数据显示,今年,罗湖区共备案有1.75万套网站与信息系统,1381个App,其中大部分由辖区企业运营管理。网站后台可能包含大量客户信息、员工信息,这些平台的网络安全如何保护?
罗湖区与专业网络安全机构合作,持续为辖区企业网站免费送上网络安全“体检”服务。今年,罗湖区共对900余个网站及信息系统开展网络安全扫描及渗透测试,发现并协助110家辖区企业解决安全隐患。“我们呼吁辖区企业重视日常网络安全工作,出现问题时主动向罗湖区委网信办报告,积极配合网信部门的工作,共同守护企业网络安全。”林浩锋说。
在青少年群体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方面,罗湖开展“护苗”行动。通过排查网络违法违规行为,组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等专题教育,规范学生使用手机,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等措施,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游戏沉迷和不当消费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宣传周,罗湖区委网信办联合区教育局,在辖区各中小学开展“罗湖网络安全主题班会”活动,营造网络安全大家关注、“小同学”“大同学”一起参与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
破解话术“套路”
增强居民防骗意识
今年7月,刘某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并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好友,按对方微信二维码扫码下载贷款软件。此后陆续转账,被骗5万余元。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这类案件环节复杂,包括个人信息贩卖、通联信息、技术环节、引流环节、资金环节等,涉及多个黑灰产业。“受害人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由多个犯罪团伙组成的诈骗集团。”董晓飞说。
从刘某的案件中可以看出,电信网络诈骗往往从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泄露开始。去年,一名74岁老人被骗,是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老人接到电话,说他孙子出了车祸,需要医药费。
总有陌生人加你好友?这也是诈骗的环节之一。很多人贩卖手机号、微信号,微信号好友越多,就能卖得越贵。这些账号往往被诈骗分子购买、控制,使用者并非实名号码本人,也为追查增加了难度。
今年2月,熊某与一名微信网友相恋,听信对方的话,通过微信链接下载六款虚拟币App,18天内被骗661万元。
这是典型的“杀猪盘”,熊某上当并不是偶然。因为诈骗案件中,与受害人联系的话务人员许多都是经过专人培训指导的,话术也经过精心设计、千锤百炼。“套、点、转移、勾、压”,甚至带客户的技巧、恋爱技巧等,套路满满。
为躲避打击,诈骗分子往往将诈骗窝点设在境外。“比如缅甸和柬埔寨就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话务人员集中地,高峰期间有十几万人在搞诈骗。”董晓飞表示。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追回资金的难度相当大。例如,2020年11月初,赵某被拉到两个所谓的“理财类微信群”,被骗250万元。这些钱被转入了17张他人的银行卡中,这些是“一级卡”;在3分钟之内,“一级卡”的钱被转入几百张“二级卡”中,如此类推。一个案件,可以涉及十几级、几千张卡。
“被骗的都是什么人?很多人认为是年纪大、学历低的,其实不是。”董晓飞说,根据数据统计,在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不论年龄、学历,每个人都有被骗的风险。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董晓飞提出了三条秘诀。一是增强防诈骗的意识:拒绝垃圾信息、陌生人电话,短信不接,陌生人好友不加;二是通过正常途径下载软件:通过链接、扫码下载软件风险大,要养成从应用市场下载软件的习惯;三是不轻易转账: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只要钱转到其他人账号上,就失去了对资金的监管,几分钟后就不是你的了。
组建金融“天团”
科普理财专业知识
9月初,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在仙湖植物园举办。活动将金融与科普相结合。金融科普互动体验区人气爆棚,以数字人民币、反金融诈骗、少儿财商、保险知识等为主题的趣味问答、有奖竞猜,吸引了数百名社区居民、青少年参与体验。许多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了金融科普文化,初步认识了金融诈骗,收获了全新的体验。
如今,许多居民热衷投资理财,网络金融产品五花八门,如何识别金融风险,避免发生财产损失?今年起,罗湖区推出了“党建引领1+N金融惠民工程”,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辖区居民科普金融知识,提升居民金融素养,保卫百姓金融财产。
活动启动以来,翠竹、东门、桂园、笋岗4个街道成为“百姓学金融”的科普阵地,依托街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老百姓日常学金融的一级阵地。平安银行等11家金融机构成为“金融社会服务天团”,将常态化为居民带来金融科普活动。罗湖区老年人协会、东纵合唱团的2支老年义工队伍,成为引领带动老年群体防范金融风险的首批义工力量。
凭借金融强区优势,罗湖邀请工农中建等国有大行,渣打、星展等外资机构以及中国人寿等行业龙头,组建了一个实力强大的“金融天团”。他们将依托自身专业技能,进社区、进校园,分行业、分类别、分主题开展金融大讲堂,免费科普金融知识,传授投资诀窍,为青少年财商培养、居民投资理财等提供智力支持。
大咖金融直播课、钱袋子守护者养成计划、“亲亲小财神”财商培养计划、“夕阳i金融”老年人诈骗预防行动计划、金融科普互动体验计划……一场场精彩活动正在罗湖上演,将金融知识送到百姓“家门口”。
在笋岗街道,将举办“温暖守护,抗疫无忧”疫苗卫士赠险活动,为辖区接种新冠疫苗的青少年及老年群体科普疫苗保障知识,并且将以数字人民币形式赠送疫苗保障津贴和赔付。每一个接种过疫苗的居民,都可以参与并且免费享受保险。
在东门街道,“亲亲小财神”系列活动即将推出。主要围绕青少年财商教育、理财观念培育等方面开展,届时将组织“我是金融安全小卫士”的演讲评选,评选出“金融小卫士”“反洗钱小卫士”“防诈骗小卫士”等。
“希望大家通过这项工程,学习到金融理财专业知识和金融投资小妙招,有效识别各路金融网络诈骗、有效防范各色投资风险,打开财路子,守住钱袋子,学会‘搞钱’的新招式,做个‘金融明白人’。”陈佳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