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法治文化公园,学校有模拟法庭教育基地,景区有法治文化长廊……在“七五”普法规划实施过程中,河源市东源县以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为总目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精准普法,尤其把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作为普法重点对象。
“在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中,今天多投入,明天就能少花钱。”东源县司法局局长张凌峰说,该局着眼于社会治安和平安建设,以各类普法阵地为依托,致力构建全方位无死角青少年法治和安全教育网络,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低龄化、恶性化趋势。即使是涉罪青少年或者边缘群体,也有社工介入兜底,引导他们迷途知返。
据悉,“七五”普法规划实施过程中,东源县青少年学生学法主动性提高、法治意识增强、守法自觉性提升,创下在校青少年学生连续13年“违法犯罪率为零”和“吸毒为零”的纪录,为社会发展托起明天的太阳。
普法套餐润物细无声
每个学期必开的模拟法庭活动,是东源县广大学子眼中的热门项目,因为东源县司法局给模拟法庭配备了相关道具,又与学校合作组建了模拟法庭活动社团。“同学们不仅可以扮演法官、检察官等,参与模拟法庭的庭审,从中学到与青少年相关法律知识,还可以亲身感受庭审的氛围。”东源高级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欧阳诗睿说。
“法槌敲响的那一刻,庄严的氛围让我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学生朱冬婷对去年底在青少年模拟法庭进行的一场公开庭审印象深刻。那是一起涉毒案件,犯罪嫌疑人因结识社会不良青年,走上吸毒贩毒歧途。庭审现场,审判长通过规范、严谨的庭审程序和通俗易懂的法言法语,组织控辩双方进行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案件当庭宣判,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广附东江中学德育处主任丘小霞说,现场旁听案件,让师生直观地了解案件的审理程序和感受法庭的庄严,同时加深了毒品对家庭、人生带来毁灭性伤害的认识。
“见证真实的法庭庭审后,我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了解到法庭审判的程序,更让我萌生当一名法律工作者的想法,因为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打击不法分子。”朱冬婷说。
走在量身定做的“法律套餐”——“百米法治文化长廊”上,师生们在校园内就能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百余个班级每班发放一份县普法办赠送的法治报刊,让青少年了解到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从案例中获得警示。
作为东源县首个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广附东江中学的青少年普法探索要追溯到2012年12月15日。自此,广附东江中学逐步推动法治刊物进班级、宪法晨读等,丰富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普法方式,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为青少年学生主动学法、自觉守法、积极用法架起一座桥梁,不断提高其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
目前,东源县已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20个,全县中小学均设有心理辅导室;创建县级德育示范学校56所;全县初级中学都建立校园“百米法治文化长廊”。
法治村居普法无死角全覆盖
傍晚时分,记者走进东源县顺天镇沙溪村,绿树成荫,果树农蔬生机勃勃,直达村民家门口的道路上,见不到一点生活垃圾或禽畜粪便。在东源首个县级法治文化广场——沙溪村法治文化广场上,放暑假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滑滑梯、做运动,村民们在文化廊道旁悠闲散步。
这个如今人人称赞、无毒、零上访、治安案件销声匿迹,更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的法治村,曾是顺天镇有名的“野蛮村”。
村容村貌的变化源自润物细无声的法治力量。门口的小型施工结束后,村民祥哥接了自来水,开始冲洗门前村道,保持路面洁净,同时也方便村民出行。“卫生好,大家都好。”祥哥说,他对卫生环境有更深一层理解,源自广场上贴着的2019年5月1日起实施的河源市地方法规《河源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村里的老人孩子都知道,环境卫生也受法律保护,卫生要从点滴做好,养成良好习惯。”
“村居普法工作应从点滴做起,向村民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宣传法律知识。法治宣传看得多,法治宣讲听得多,村民就潜移默化开始学法、用法。”沙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杏花介绍,村内有东源县司法局重点支持打造的法治文化公园,也有驻村法律顾问作普法宣讲,协助解决村内的矛盾纠纷。尤其是学校法治副校长,每学期到学校给同学们上法治课,村里的妇女联合会还组织上门点对点开展法治宣传和安全宣传。
“千万不要到河边玩水。”7月中旬,又一场以村里孩子为主角的“大食会”在沙溪村委会举办,孩子们一边吃着村妇女联合会准备的水果、零食,一边兴致勃勃地听老师讲心肺复苏术等。开展法治课和安全教育课的老师,并非固定的,其中有村法律顾问、司法所所长等。“知道了,知道了!”孩子们回应声阵阵。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狠抓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东源县,正被孩子们向好向善向法的一个个转变回应着。来自单亲家庭的少年阿乐,原本是家长老师眼中的“捣蛋鬼”,经常打架,欺软怕硬,曾因“一挑二”的“壮举”,惊动家长们出面调解处理。自从东源县构建学校、村(社区)无死角普法格局后,经过多方法治教育,村民眼中“总有一天把人打伤去吃牢饭,以后就只能耕田”的阿乐,两年多没有被投诉,也没有再打架。
目前,沙溪村一年仅有几宗涉婆媳、土地的矛盾纠纷,村民都知道打开手机拍法条,搬出法律进行“谈判”。而拥有286个民主法治村居的东源县,更是实现全县城乡普法无死角全覆盖。
社工介入温暖迷途少年回归路
针对迷途少年,东源县司法局也穷尽一切手段让他们迷途知返。2018年至今,东源县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一片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青少年社矫对象开展心理辅导、心理测评、心理评估等,进行个性化矫治,并辅之以必要的法治教育,确保其不再违法犯罪。
“针对青少年因心理障碍导致违法犯罪的,社区矫正重在矫心,清除其心理障碍,为其重塑健康人格。”社工小李说,他们对心理有障碍的青少年进行回访,时刻关注其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懂法崇法。
今年1月19日报到的社矫对象许某,一直对父母怨恨在心,认为父母偏心,不关心自己,只偏爱弟妹,才导致自己步入歧途,经常与父母吵架。许某动不动就嚷嚷要自杀,经常发一些自残视频给社矫工作人员。“社工建议东源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带其进行精神鉴定。在医生确认许某精神正常后,社矫人员才得知其自残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等人的关注。
随后,社矫人员与社工对许某格外关注,一方面对其释法说理,另一方面跟进梳导其心理问题。多管齐下后,许某再也没有闹过自杀,情绪稳定,生活回归正常。
“社工有着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工作能力,评估干预个性化矫正方案再进行对症下药效果更好。”东源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负责人蓝德生说。据悉,2010年9月至今,东源县社矫对象累计达1486人,其中青少年24名,无一重新犯罪。
法治教育永远在路上,东源的青少年普法模式已成为当地一张靓丽名片,为平安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南方法治报)